点翠:不可复制的蓝色传奇(组图)

发表:2013-05-29 15: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点翠作品绝代风华
世间唯有一种珠宝由生命与华贵共同拼贴而成,它属于中国,被珍藏在故宫的珍宝馆中,它是全世界珠宝史上永远不可复制的蓝色传奇,它的名字叫做“点翠”。下面带你重新泅渡历史的长河,走进北京故宫博物院并寻珠宝设计大师,在已经远去的光阴之中,怀着为之感动的心情,共同探寻这种自战国时期开始,便已经成为皇室掌上明珠的天工奇巧。

皇家荣耀的宝蓝翠羽

《红楼梦》中曾有这样一个桥段,某日贾母看见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起把玩开来,笑说,“这件东西好像是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戴着一个的。”遥想日光之下,那些光泽鲜亮的翠羽,配上金光闪闪的底托、凸边和镂刻花纹,该是如何的灵动华贵,难怪贾宝玉一见之下,便爱不释手地收藏起来,准备赠给表妹湘云。

而事实上,“满头珠翠、遍体绫罗”,这是中国古代诗歌之中对于美人的必然赞颂。那些真正闪耀在绝代佳人们发间鬓侧,流丽夺目的珠“翠”,其实是特指点翠,一种在金银的托底上精心粘贴随形修剪的翠鸟羽毛的珠宝工艺。数千年以来,它一直是贵族女子们装点仪容时最重要的华贵头面,因为,它是那样的稀少,那样的脆弱,又是那样的华贵难言。

晋代学者张华在《禽经注》上提到点翠时特意说“妇人首饰,其羽值千金。”也许,现代的人很难理解,这种由翠鸟羽毛制成的珠宝,为什么能轻易与宝光流转的明珠齐名,但若是你到访过北京故宫博物院,在见到那些繁复华贵的明清皇室后冠的瞬间,那一汪汪既明丽又深沉的宝蓝,就一定会瞬间夺去你的呼吸。

在古代,珠宝大多由金银珠宝制成,虽然光华夺目,但颜色失却单调。于是,鲜艳夺目的翠鸟羽毛,便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上古时期的皇后公主们,仅是简单地将它插在发髻之上。但自战国起,能工巧匠们便开始将上好翠鸟的羽毛沿着纹理,细细地贴在金银首饰上,最后再镶嵌上各色珍稀的珠玉宝石,如此一来,平凡珠宝的华贵富丽与翠羽的明蓝流丽完美地结合起来,其亮采华丽,难以形容,无怪乎自唐时起,皇室衣冠仪制里,便将点翠视为帝、后冠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不可复制的艳美传说

点翠之贵,除了在于托底珠宝的珍贵,更在于翠羽之难得,翠鸟身躯娇小,仅有麻雀大小,而那些柔细而鲜艳的宝蓝色羽毛,也仅长在翅尖与鸟尾。在制作点翠之时,每只翠鸟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还必须“活取”,因为翠鸟一旦生病或死亡,其羽毛便会丧失那层魅影般的光泽。如此一来,一支小小的点翠金簪,或许就要用上数只乃至数十只翠鸟的羽毛;那些繁复的首饰与摆件,用量更是难以计数。

而皇家所用的点翠,更是只用翠鸟头部数根最闪亮的羽毛,因此,点翠或许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将生物之灵与器物之美结合起来的宝物,其价值之昂贵,难以用平常的金银来衡量。

最好的点翠珠宝分“宝蓝”和“翠蓝”两种基本色泽,其中尤以宝蓝为佳。其色彩差异,主要与所用翠羽的品种以及不同部位的羽毛有关,其中以宝蓝色为上品,而根据工艺的不同,点翠还可以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若使用了其他色泽的翠鸟羽或者相近的孔雀鸟羽,制成的点翠则称“花翠”,相对价值较低。

点翠原理说来简单,但现世却很难见其芳踪。因为早在明清时期,上佳的翠羽就极为难得,即便是云南都督献给皇室的贡物,也不过每年数百对而已。而时至1933年,中国最后一间点翠坊便也已经关门谢客,因为自那时起,点翠翠羽鸟毛就已经绝市,纵是千金亦难得一尾。如今,翠鸟更是高居国家保护动物之列。想要活取其羽毛制成点翠,更是绝无可能。

续接点滴的当代传承

如今流传下来品相完整的点翠成品,不过数千件。因为翠羽必须加以极为细心的保存,稍有疏忽刮蹭,便会残缺破损。数千年弹指而过,如今市面上可以见到的点翠,大多数都是清代中晚期之作,而那些曾经让人惊艳的唐代翠钿,却只能消散在白驹过隙的时光之中,成为仅供追忆的传说。

而当今,我们除了能在博物馆中感叹点翠的传奇之外,仍有一种方式,可以续接点翠的绝代芳华。正如我们寻访台湾发现“明与愚”创意珠宝将明清时留传下来的古董点翠,与其他饰物设计制作而成创意珠宝,让渐渐沉寂的点翠古董,转换为兼具现代美感与古旧历史印记的完美搭配。

因此,也请牢记,那些闪耀在戏台上的后妃公主发间灵动浮光的翠蓝异色,并不只是简单的钗环步摇,它们都是在追忆一种叫做翠鸟的珍稀小鸟,它的翎间长羽,曾是中国甚至这世间最为华贵神秘的珍宝之一。

来源:网络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