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后遗症的孩子和家庭(组图)

发表:2013-06-25 22: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3年06月25日讯】据统计,中国每年疫苗预防接种达10亿剂次。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即使按照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公布的疫苗不良反应概率是百万分之一到二,那也意味着每年要有超过1000个孩子患上各种疫苗后遗症,留下终身残疾。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也许这个数字微不足道,但对于每个不幸的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苦难。

记者历时三年,采访记录了其中的近五十个家庭。疫苗本身的特性决定了目前不存在百分之百安全的疫苗,但关注这些不幸的孩子与家庭,不仅是要普及有关疫苗的风险常识,也希望促成一种常规的救助与补偿机制,同时警醒敦促疫苗相关立法的完善,以及产业链的进一步规范。


2013年5月1日,山东济宁市,疫苗不良反应受害者家庭的一次聚会中,孩子们在麦田里拍下了这张合影。


曾经学习优秀的李致康现在终日呆坐或者躺着,大小便都在床上解决。


曾经学习优秀的李致康现在终日呆坐或者躺着,大小便都在床上解决。


每次针灸都让秦春浩痛苦不堪,这样的日子从发病到现在已经持续了9年。


每天晚饭后,奶奶和妈妈都会带着冀赟去街上走走,算是康复治疗的延续。


奶奶下楼买菜前,董梓欣被放在桌子上,“她不会动,摔不下来”,奶奶说。


年前高晨翔就是在这个炕上打了疫苗,这一针让他的余生都只能在炕上度过。


拍完这张照片后不到一个月,龚子崇便离开了人世。


宋浩然在自家的陶瓷店里自顾自玩耍,为了给他治病家里卖了房子,已经在店里住了3年。


谭洁仪的脊柱弯曲,无法正常行走。


王艺筱戴着玩具听诊器说要给自己看病。为了赚医药费她父母整日奔忙在外,奶奶做饭的时候只好把她放在地板上与玩具为伴,以免她摔倒。


谢俊杰家的阁楼成了他的乐园,而他最亲近的伙伴,是安静的玩具。


因为血小板值过低,孙舒晴大部分童年时光都只能在屋子里度过,治疗时大剂量使用激素让已经6岁的她还停留在2岁时的模样。


院子里的樱桃树开出了细碎的小花,母亲抱着卢佳润来到树下,她只是摊开手躺着,没有更多的反应。


做完第2次脑干细胞移植手术后,许译文唯一的进步就是会在父母的要求下击打几次小鼓。


在放入墓地之前,陈逸卓的骨灰盒被母亲从殡仪馆取出来,并为他烧了厚厚一摞纸。

来源:南都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