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民间颂歌《平易近人》的能量(图)

发表:2014-01-21 22:5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期间,“颂圣”和“歌德”登峰造极。

【看中国2014年01月21日讯】最近,歌颂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一首歌曲《平易近人》受到中国官方媒体高度肯定,却也是网民冷嘲热讽的话题。

有“爱国歌手”、“大爱艺人”之称的深圳影视歌三栖艺人马仕健日前还应邀赴京,在义工春节晚会上表演。官方报道说,马仕健这首“红遍大江南北的《平易近人》,引发了台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本周他还凭另一首“大爱”歌曲在深圳获颁原创歌手杰出成就奖。

马仕健去年12月创作并在网上公布了《平易近人》演唱视频,歌颂国家主席习近平。歌中唱到,“老百姓啊都说您笑容可亲,老百姓啊还说您身体力行,您曾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老百姓的声音您铭记于心。伟大的总书记敬爱的习主席,华夏儿女跟随您携手向前进,伟大的总书记敬爱的习主席,中华民族有了您一定会复兴!”

此歌问世后受到新华社、人民网等官媒表彰,赞其“传递正能量”,“唱响时代最强音”,预言其“将唱响一个新时代”;同时也受到网民讥嘲,谓之谄媚拍马,反而作践了歌颂对象。

他则辩解说,自己决无哗众取宠之意;《平易近人》“不但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习主席,我是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早日复兴,早日实现中国梦。” 他还说,习主席比歌里唱的更平易近人。

就在大致那段时间,朝鲜歌颂伟大领袖金正恩的颂歌《我们除了他谁都不认》问世,网民冷嘲热讽,远观之余不免让人联想中国不少歌颂英明领袖、歌颂盛世的革命歌曲。

颂圣文化、歌德主义

相对于曾经风靡全国的《东方红》和《春天的故事》,《平易近人》目前还没有成为主流颂歌。中国媒体评价曰,《平易近人》是当今华语歌坛上“屈指可数的爱国歌曲”。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教授丁学良对BBC中文网说,讥嘲马仕健或许有借题发挥的因素在内,但这件事本身可以看作历史悠久的“歌德主义”的延续,歌德是歌功颂德的缩略。

“歌德主义”这个词文革十年浩劫结束后在中国知识界流传甚广,属70年代后期的“热词”之一。

曾任职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的中国资深学者资中筠把这种现象称为“颂圣”文化。她对当下中国文场士风怪象的诊断是:“颂圣文化又一次抬头,而且随着国力的加强愈演愈烈。”

在一篇关于中国60多年来文化现状的文章里,资中筠写道,中国“士”文化传统经过文革毁灭性破坏、改革开放以来被拜金主义和思想钳制两面夹击而“逼良为娼”,发展到现在主流文化中“一切新老传统的特点中唯有颂圣文化如鱼得水”。

换而言之,精神文明非但没有与物质文明同步进化,反而出现了在言论空间较前宽松的环境下,“自觉地揣摩上意的风气却更盛”,不同形式的颂圣“充斥于媒体乃至日常生活,人们对此习以为常,已经麻木”。

颂圣歌德遭网民唾弃时,又有源源不断新的颂圣歌德的“官话”出现。

几年前四川汶川地震后,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坚持主流、正面舆论导向,作诗《废墟下的自述》,死去的灾民“只盼坟前有电视,看奥运。纵做鬼,也幸福。”此文立刻被网民口水淹没、板砖拍残。

同样遭遇的还有“含泪劝家长”之类文字,劝孩子因豆腐渣校舍倒塌埋葬丧生的家长不要再给政府添乱,也被网民痛斥。

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后作诗称纵作鬼也幸福的山东作协官员遭到网民痛斥。

资中筠说,今之颂圣多数言不由衷,“人人都做两面派,丝毫没有歉疚感”,文化不断低俗化,文人不断犬儒化。

(本文节选)

来源:BBC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