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县衙楹联中的为官之道(图)

发表:2014-09-09 07: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楹联,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自古至今,它以独特的对仗效果,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读来赏心悦目,品味无穷。河南省内乡县古县衙是中国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县级官署衙门之一。衙内有一副远近闻名的楹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这副对联之所以历经数百年仍为人们传诵不衰,就在于它用浅显的语言阐释了做人、做事、做官的关系与内涵。一方面,官源于民,最后仍归于民,为官者应将自己视为百姓中的一员,不可谋取特权;另一方面,为官者比普通百姓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对自己应有更高的要求,为官一任,要以民为本,勤政爱民,造福一方。

浮梁县署是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1年)修建的,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的县级官署衙门,被誉为“江南第一衙”。浮梁县署”的一个看点,则是它的“官联”。旧时当官没有竞选演说,官员上任也不作施政报告,从宋代开始,官员借在官署衙门题撰对联的方式,表明自己的为官之道。这些对联,俗称“官联”。与“官联”对应的是“官箴”。“官箴”是古代社会对官员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所作的规诫,其形式多种多样,即有皇帝亲自对官员的训诫;又有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的劝诫;也有官员在衙署的匾额、楹联;还有官员在卧室、书房、案头等处以座右铭形式书写的自箴等。“浮梁县署”从大门至三堂,各主要建筑物门前,都有对联。

    治浮梁,一柱擎天头势重;
    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
               ——县衙大门上的楹联

明清时,知县任期三年一届,可以连任三年,头尾近十年,所以说“十年踏地”。这副楹联门见山,清楚地表明了为官者的责任和决心。“工堪比官,斧斤利刃,随手携来,因材而用;医可喻政,硝磺猛剂,有时投下,看病如何。”从仪门正面的这副对联,广纳人才,铁腕治邑且审时度势的为政思路可见一斑。    

  视民如伤,浮邑苍生皆我子;
  修己以敬,东林前辈是吾师。
                  ——仪门正面楹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大堂门前的楹联
    
该联平达顺畅,言简意赅,不愧是一副好的“安民告示”。

大堂内还有三副对联,分别是: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法合理与情,倘能三字兼收,广无冤狱;
     清须勤且慎,莫谓一钱不要,便是好官。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
     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这些楹联所表达的内容,与大堂审理重大案件、进行重要政务活动的场所氛围,可说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
     为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 二堂过道上的楹联,

这副楹联突出了克己奉公的为官之道

     法行无亲,令行无故;
     赏疑惟重,罚疑惟轻。
                        ——二堂的檐柱联

这幅楹联昭显出奉公执法,赏罚分明的执政理念,又暗含刚柔相济,张驰有度的行政方法,堪称好联。

    民心即在吾心,信不易孚,敬尔公,先慎尔独;
    国事常如家事,力所能勉,持其平,还酌其通。
                          ——二堂内的楹联,

上联道出了为官就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道理,同时提醒自己要保持“慎独”的操守;下联则将国事与家事联系起来,表达了“在其位要谋其政”的思想,对“份内事”要努力去做,公正处理,并着力解决问题。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 三堂的这副楹联,
这副楹联与河南省内乡县古县衙相同,则似“官箴”,含有提醒警戒的味道。
     
同在三堂中,另一副集杜甫诗句的对联:
    侧身天地更怀君,
    独立苍茫自忧民。

这幅楹联尽管与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角度不同,但仍可与其媲美。作为知县,你总不能苛求他“居庙堂之高”吧?

倒是清代的郑板桥,将县官的情怀表达得更为传神: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只要忠于职守,关心百姓,清正廉洁,大节不亏,就算好官。

福建福安县衙联:

    什么叫好官?能免士民咒骂足矣
    有何称善政?只求狱讼公平难哉

山东金乡县令王玉池自撰县衙联:

    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言百姓可欺,当留下儿孙地步
    堂上一官称父母,漫说一官易做,还尽些父母恩情

“官联”和“官箴”,可以说是古代官场文化的一个侧影。但“官联”的高下,与其创作者、倡导者本人的政绩、人品,是不能一一对号的。此外,有一些道理是需要用心去铭记,用生命去践行的,比如说某些“官联”和“官箴”的警示内容。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