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儿童骑竹马游戏(图)

发表:2014-09-09 09: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小时候,男孩子们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叫竹马。他们用一根竹竿当马,放在两腿中间,后头着地,前面用手把牢,指挥着它奔跑或停止。小巷内、街角边、天井中,往往可以见到成群放了学的顽童在玩竹马。

骑竹马作为一种儿童游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后汉书·郭伋传》记载:郭伋在并州为官时政绩很好,与民众素结恩德,后来“始至行郡,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晋张华《博物志》中也记载道:“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七岁曰竹马之戏。”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中记载:“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这里的“竹马”虽然代指儿时的友情,但也表示骑竹马是当时儿童们的游戏。

竹马游戏在唐代极为普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长干行》诗中云:“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仅此几句话,男女儿童在一块儿活泼嬉戏的情景,已描绘得宛若目前。白居易《赠楚州郭使君》诗中也云:“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还有白居易《喜入新年自咏》诗:“大历年中骑竹马,几人得见会昌春。”诗人脍炙人口的佳句,在敦煌晚唐第9窟东壁门南的供养人行列中有生动的表现,其中一贵妇人的右下侧画一穿红色花袍、内着襕裤、足蹬平头履的童子,一条竹竿放在胯下。左手扶竹马,竹马弯弯;右手执一带竹叶的竹梢,作为赶马之鞭。童子抬头向上,作仰望状。童子在一群礼佛的贵族妇女行列中、在严肃的礼佛行列中,窜来窜去,充满了活泼可爱的纯真和快乐。同时也表现了儿童摹仿成人,以竹代马、奔跑嬉戏的活动场面。

敦煌遗书卷子中也有骑竹马的文字记载,P.2418《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婴孩渐长作童儿,两颊桃花色整辉;五五相随骑竹马,三三结伴趁儿。”因为骑竹马预示小孩长大后走富贵路,大人总是动员小孩去骑竹马。竹马简单易玩,以竹、以木、以秫皆无不可,跨于裆下,手持刀、枪、剑、棒之类,威风凛凛,颇有将军气概,广为男孩子所喜爱。古人也常以骑竹马作为童年的象征,如杜牧《杜秋娘》诗云:“渐抛竹马戏,稍出舞鸡奇。”今天,不少老人回忆早已逝去的童年时,大多会感慨:“记得小时骑竹马,不觉已是白头翁。”或感叹:“想当年穿开裆裤骑竹马,转眼已是白头翁。”

宋、金、元历代也时时见到骑竹马的内容。如宋苏轼《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诗:“竹马弄时宁信老,土牛明日莫辞春。”金元好问《寄女严》诗:“竹马几时迎阿姨,五更教诵木兰篇。”如此等等。从唐、宋时代起,竹马游戏已有所发展。其一是儿童竹马的渐趋复杂化。除去那些最原始最普通的胯下一根竿的竹马继续流行之外,又出现另一些比较复杂的竹马。竹马已不是简单的一根竹竿,而是以竹或以纸等扎为马头形。如宋代的白地黑色婴戏陶枕(图2),向我们展示了宋代儿童竹马游戏的形象,图中的小顽童,右手高扬马鞭,左手拉住马头缰绳,胯下之“马”,拖着带竹叶的长长尾巴,马头则形象逼真。由此,我们想到唐人李贺《唐儿歌》诗中的句子:“竹马梢梢摇绿尾,银弯睒光踏半臂。”这种“摇绿尾”的竹马与图中所绘颇有相似之处,正是儿童玩游戏的欢乐景象。

来源:摘自:读书文摘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