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都一处”烧麦(图)

作者:楚天 发表:2014-09-15 08:2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都一处烧麦馆坐落在繁华的前门大街36号,始建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距今已有近280年的历史,是北京有名的百年老店之一。

都一处起初叫“王记酒铺”,由山西人王瑞福创办。起初只是小本买卖,专卖陈年汾酒、烧麦、刀削面、烩粉条之类的山西风味小吃,还谈不上什么“字号”。要讲什么时候有了这“都一处”店名,进而成为名震京城的饭庄,那得从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说起。

乾隆十七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乾隆皇帝从通州微服私访回京途经前门,当时所有的店铺都已关门,只有这家“王记酒铺”亮灯营业,便带着随从进店用膳。当又累又饿的乾隆皇帝细品慢斟酒菜时,发现这家小店酒醇菜香,尤其当掌柜摆上一盘热气腾腾的烧麦,未曾下筷,已是香气扑鼻。细细一看,雪白的皮,花瓣似的折,一个一个宛如梅花,不由得龙颜大喜,赞不绝口,就问掌柜的铺子是何字号,王掌柜忙说小本买卖没字号,乾隆听了便说:“京都的饭馆此时全谢客关门了,只有你这一处还开着,那就叫‘都一处’吧。”过了几天,宫中总管就送来了一块乾隆皇帝亲笔题的“都一处”匾额。在鞭炮声中,那块黑漆金字、上下左右雕刻有四个虎头的御匾被悬挂于这家小饭铺店门之上,王掌柜这才明白那天晚上来小店吃饭的是当今皇上。从此,“都一处”名声大震,顾客慕名而至,络绎不绝,生意从此一天比一天兴隆。

至今,“都一处”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仍门庭若市,生意兴隆、经久不衰,其奥妙不仅仅是因为有了乾隆皇帝的赐名而驰名京城,更重要的是它的饭菜色香味俱佳。尤其是烧麦,一个三寸大小的白面皮,要用中间细、两头粗的梅花擀杖擀成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就得有二十四个花折,缺一不可。面点师傅右手执擀杖,左手把二、三十个面团揉和,这一揉一擀,一张张整齐划一,大小一样,花折均匀的烧麦就从手下飞出来,馅是上等的五花猪肉、鸡汁加以葱姜调和,包上后,手一扭一抹就成了一朵梅花,且每只烧麦皮、馅重量相等,大小一样,连扭成的花折也一样,上笼蒸熟一上桌,朵朵梅花,赏心悦目,香气扑鼻,令人食欲大开。

“都一处”自乾隆赐匾后生意兴隆,并且名扬四海,许多人争相来此观看御匾,后来很多中外宾客用餐后都要在御匾前合影留念,这一情景一直延续到现在。“都一处”的烧麦还曾代表中国面食,东渡扶桑,在日本传授,深受日本民众的欢迎。 

今人有藏头诗赞曰:“都城老铺烧麦王,一块黄匾赐辉煌。处地临街多贵客,鲜香味美共来尝。”短短二十八个字,把“都一处”的历史、经营特色、所制烧麦的鲜香味美都一一道出,最后两句还告诉大家“都一处”临街开店,交通方便,号召大家都来品尝“都一处”的品牌食品——烧麦。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