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挂剑传千古 让你增强“心诺”能力(图)

发表:2015-11-18 05: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古代哲人要求言行一致,要求“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切勿轻易答应做不到之事。(图片来源:Pixabay)

中国古代哲人要求言行一致,《礼记.中庸》曰:“言顾行,行顾言。”切不可“自食其言”、“面诺背违”、“阳是阴非”,所以朱熹认为“信是言行相顾之谓”,要求“口能言之,身能行之”,这才是“国宝”;如果“口言美,身行恶”,那是“国妖”,是君子所不取的。

南季北孔

孔子说过:“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意思是说,从前孔子对于人,只要听了他讲的话,就会相信他的行为;现在孔子对于人,当听了他讲的话后,还要观察他的实际行为。在这里,孔子肯定道德实践是评价诚信品格的标准。

季札是吴王寿梦少子,孔子的老师,与孔子齐名的圣人,同时也是孔子最仰慕的圣人。称为“南季北孔”,历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学大师,也被称为“南方第一圣人”。孔子曾经说过:“泰伯(季札的祖先吴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司马迁赞美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

季札访徐国,国君喜欢其佩剑

公元前544年,季札受命要到北边去访问鲁国,他带着随行人员从吴都出发。当他们路经徐国的地界时,看到徐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安康,不禁暗暗称赞:“徐国的国君向来以仁义闻名于天下,今日得此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于是他临时决定要去拜访一下徐国国君,倾吐仰慕之情。徐国国君早就对季札的贤名有所耳闻,如今得知他特来拜访,自然心中特别高兴,急忙命下人设宴盛情相待。两个人交谈甚欢,徐君看到了季札身佩的宝剑,脸上露出了非常喜欢的表情,几次欲言,又不便启齿。

聪明的季札当然一眼就看透了徐国国君的心思,欲将宝剑赠送给徐国国君。不过他忽然想到,佩带宝剑出使别国,是对被出使国的一种尊重,更是一种礼节,如果现在将宝剑赠与了徐国国君,那么对鲁国岂非大大的不敬?想到这儿,季札就打消了赠剑与徐国国君的念头,不过他却已经在心里许诺:等到从鲁国出使归来,一定把剑赠送给徐国国君。

辞别徐国国君,季札又带着一行人向鲁国出发,来到鲁国后,也受到了鲁国国君的热情招待。季札也凭著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令鲁国人对其佩服有加,使“鲁人敬焉。”

不忘内心誓约,季札挂剑

在鲁国呆了一年多的时间,季札开始返程,在此期间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心里曾对徐国国君做出的承诺。再次路过徐国的国界时,他决定去拜访徐国国君,兑现自己的诺言,将宝剑赠送给徐国国君。可是他却得到了一个十分不幸的消息:徐国国君已经去世了。

对此,季札感到十分悔恨和悲痛,他解下宝剑欲将其赠给徐国现在的继承人。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把宝剑是吴国的国宝,怎么能随便用来送人呢?何况现在徐国国君已经不在人世,何必再赠送他宝剑呢?”

季札说:“上次同徐国国君交谈时,我未赠剑于他,是因为我还有出使鲁国的任务,但在我心里却早已将宝剑默默地许给了徐国国君。既然答应了他,又怎么能因为徐国国君不在,就欺骗自己的良心呢?再说,我作为吴国的公子及使臣,如此不讲信用,传了出去,吴国的颜面何存呢?别人会怎么看我们呢?”

这时,徐国嗣君却一再坚持不受,并且说道:“我没有先君的遗命,不敢接受宝剑。”于是,季札便将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柳树上。季札的做法受到了徐国人的赞美,他们还编了一首歌来歌颂他:“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从此,“季札挂剑”的故事就流传开来了。

从“季札挂剑”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诚信”两个字的深刻意义,它最感人的地方就在于,季札对于已故之人也不失其承诺,何况他所谓的承诺只存在于自己心里,徐君并不知道他的想法。这种崇高的境界实在让人感动,一幕挂剑演绎了古信高义,传承了重信守诺。

自古以来,“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等词语都是用来形容诚实守信的人的最佳用语。诚实守信,说白了就是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尽力去实现,这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最基本要求。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品质,它更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比其他任何能力都要强一百倍。古今中外,诚信受到了无数成功人士的推崇,能够遵循这种美德的人,往往能够比其他人更快赢得别人的赞赏或认可。因此,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获得力量的有效工具,有着非凡的魅力。

感悟:古人季札“心诺”堪称守信的最高境界,而我们作出了“言诺”或“合同”,就更应该重诺守信了。

责任编辑:风轻云淡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