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首次发现 明代宫殿建筑群遗迹(图)

发表:2016-06-29 12: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故宫首次发现,明代宫殿建筑群遗迹。(网络图片)

故宫紫禁城内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的墙基和建筑基槽遗迹。专家现场勘察后认为,这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了解紫禁城的“前世今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据介绍,这是考古学家对慈宁宫广场长信门西北侧、基建勘探坑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的一处明代早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在东西向宽2.5米、南北向长5.4米的探坑内,考古工作者在距地表深0.3米以下,发现整个慈宁宫区域、大面积存在明代后期的砖铺地面、和厚约0.3米的夯土层。

在探坑南壁上可以看到明后期的夯土层下为残存20层、残高2.8米的砖砌墙基。墙基的北侧是起加固作用的厚约2.8米的15层夯土夯砖层。墙基的底部是生土上直接下挖的斗型基槽。

在探坑底部北侧距墙基约3米、距地表深约4.4米的基槽内发现东西向4根木质地钉(竖桩),地钉之上为东西向一组排木和南北向一组排木(卧桩)组成的桩承台。桩承台向南延伸在墙基之下,桩承台周边基槽内夯筑厚约0.8米的碎砖层,使整个墙基更为坚实牢固。

据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介绍,此处大体量墙基在层位关系、施工工艺、出土遗物等方面,与慈宁宫花园东侧发现的明代早期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基本一致,可以判定其始建年代为明早期,废弃年代为明后期。

虽然这段墙基的东西向长度和南北向宽度目前暂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与南侧约60米的慈宁宫花园东院明早期大型宫殿基础在功能上有密切关系,是紫禁城建造之初具有宫廷分区功能的大型墙基。

专家现场勘察后认为,宫殿墙体基槽底部的黄沙层和含有青灰色有机物的生土层、是距今3万年至5000年前,后海、北海至中南海一线古高粱河道的自然遗存。他们认为这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了解紫禁城的“前世今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责任编辑:苏菲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