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1日南京高校北上行动中的南京邮电学院队伍 (图片来源:资料照片/吴建民提供图片)
【看中国2025年5月9日讯】1989年5月,北京天安门广场不再只是象征国家权力的政治地标,而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鲜明的自由象征。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市民、知识分子聚集于此,他们的诉求并不激进:反腐败、推进民主、新闻自由、官员公开财产。然而,正是这些最基本的现代公民诉求,竟触碰了中共体制最深层的恐惧。
5月13日,数千名学生以绝食的方式,呼唤对话。伴随着“五四”精神的传承,天安门广场上喊出的“还我人权”“反对官倒”,不是颠覆性的宣言,而是理性公民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呼唤。他们不是暴徒,而是一群在暴力尚未来临前,用最温和的方式敲响警钟的人。而中共的回应,却是冷漠、拖延,最终走向极端。
5月20日宣布戒严,人民解放军开始包围北京。这是对和平抗议者的一次彻底否定,也是对“人民”二字的公开背叛。中共不愿对话,不敢改革,它的权力结构注定无法容忍任何来自民间的“监督”二字。这一刻成为中国自由梦想的分水岭。回看1989年5月,不禁让人痛惜:一个国家本有机会选择和平转型,在社会经济改革之外,真正迈向政治文明。然而,体制的封闭、权力的恐惧,让这个机会被坦克碾碎。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延续至今的压制逻辑的开端。
从1990年代对法轮功的镇压,到2010年代对维权律师的打击,再到2020年后香港的沉默和白纸运动的被清洗,这一切,早在1989年5月埋下伏笔。1989年5月,学生们曾唱响国歌中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那是对国家最忠诚的呐喊。然而,他们换来的不是国家的倾听,而是政权的屠刀。今天回望1989年5月,不是为了沉湎历史的伤口,而是为了辨认现实的警告:一个不接受批评的政府,一个靠恐惧维系稳定的体制,终将走入更深的孤立与危机。自由从来不是国家的赏赐,而是人民的坚持。1989年5月,正是那群年轻人,用自己的血肉记下了中国自由史上最闪耀的一页。
然而三十六年过去,曾站在广场上的一代人逐渐老去,新的青年却被教育遗忘、被审查蒙蔽、被恐惧钳制。在信息高墙下长大的他们,有的甚至未曾听闻“六四”二字,更无从理解那场浩劫背后的信仰与牺牲。这正是极权制度最阴险的胜利:不是靠枪杆,而是靠遗忘赢得沉默。历史若无法传承,自由就会永远停留在过去的血迹中。愿我们不忘记,也不放弃。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北京之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