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第一名将、梅花上将张自忠。(图片来源:看中国合成)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忱,山东临清人,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5月16日,被日军包围,战死于南瓜店。
张自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阵亡军级最高者,被追晋陆军二级上将,蒋介石委员长亲题“勋烈常昭”褒扬。然而,仅仅3年前这位抗日名将、民族英雄还是被国人唾骂的“华北第一汉奸”,并评之:“自以为忠!”那么,这位先是被“汉奸”污名所累,继而又获得平冤的梅花上将、一代军魂,究竟有着怎样的离奇经历?
被人误解唾骂:华北第一汉奸 张逆自忠
1891年8月11日,张自忠生于山东省临清县唐园村的望族,1910年毕业后进入天津市北洋法政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张自忠转入济南法政专门学校,后来加入中国同盟会,在冯玉祥部下从军。冯玉祥下野后,张自忠又编入西北军宋哲元麾下。
1933年,日军侵占山海关,热河吃紧,平津危急。3月,张自忠所在的二十九军在喜峰口奉命阻击日军。当时装备数量不足,张自忠组建大刀队,趁着月黑风高,越过长城,突袭日军营地,歼灭日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一个大队,挫败日军的嚣张气焰,日媒称“名誉尽丧于喜口峰外”。一战成名的张自忠荣获青天白日勋章,一时间妇孺皆知,成为天下闻名的抗日英雄。为此,还有了〈大刀进行曲〉这首歌。
1935年,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宋哲元出任委员长,辖河北、察哈尔两省和北平、天津二市,张自忠任该委员会委员、察哈尔省主席,后改任天津市市长。由宋哲元委派,访问日本,与日军谈判,被国人视为“媚日”之举。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第二十九军在平津与日军血战,军部被日军攻破,佟麟阁副军长和赵登禹师长殉国。为了保全战斗实力,二十九军主力撤出平津,以取得紧急北上的5个甲种师的支援。与此同时,为了疏散和安置没能随军撤离的军人家眷,为了京津不受重大损失,也为了收殓沙场上的官兵尸体,宋哲元任命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京市长,与日本人周旋、缓冲,拖延时间。
这期间,张自忠与日本人周旋的行为被舆论误解为逼宫夺权,附敌为逆。在国人的眼中,他从民族英雄成了亲日汉奸。张自忠为顾全大局,奉命行事,代宋哲元受过,忍受“汉奸”骂名,不做辩解。
日本人拉拢张自忠被拒绝后,就在报刊媒体上大肆宣传,称张自忠留下是为了中日亲善,是日本人的朋友等等,国人误解更深,报刊每天都有关于“华北特号汉奸”、“变节卖国”的新闻,称呼他为“张逆自忠”,还送他一个四字评语:“自以为忠!”
1937年7月29日,北平失陷,张自忠断然拒绝了日军让他“通电反蒋 ”的要求,化装出走,转赴南京。所到之处,人人指骂“汉奸” ,个个喊打“汉奸”。
到了南京,张自忠由旧识秦德纯陪同引见,向蒋介石请罪:“自忠在北方失地丧师辱国,罪有应得,请委员长严予惩办。”蒋介石道:“你在北方一切情形,我均明了。我是全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一切统由我负责,你要安心保养身体,避免与外人往来,稍迟再约你详谈。”
就这样,张自忠以军政部中将部附的身分留在南京,一直到1937年12月,国民中央政府迁至武汉之后,蒋中正委员长公布张自忠代理由原三十八师扩成的第五十九军军长,编入第一战区战斗序列。
1933年长城抗日,西北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尽忠慷慨赴死 战死南瓜店 洗白干净
1938年初,张自忠由南京回到河南新乡五十九军驻地时,面对五十九全军将士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他说:“无论什么部队都可以打败仗,唯独我张自忠的部队不能打败仗,我只有一拼与一死,拿真实的战绩,才能洗白干净!”
1938年3月,徐州会战爆发。张自忠奉命率五十九军连夜奔袭,增援临沂西北军庞炳勋第三军团,与庞军团跟日本最精锐的板垣第5师团血战7昼夜,日军伤亡三千余人,为国军吸引聚歼日军主力,取得中国抗日首次大捷——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条件。蒋委员长亲自致电张自忠,嘉勉临沂告捷。
在随后的徐州突围、潢川会战、武汉突围、长寿店战役、随枣战役、襄樊会战等战役中,张自忠率部屡克强敌,多次受到国民政府通令嘉奖。并在1938年10月,晋升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加上将衔。
在1939年底的随枣会战中,张自忠下令所部夜间绕道潜行30里路,奇袭日军设在钟祥县的总指挥部,端掉日军总指挥部,再指挥所部反击日军,获“襄东大捷”。蒋委员长通电嘉奖,赞扬张自忠所部为“最优部队”,其防区为“模范战场”。当地老百姓把张自忠誉为“活关公”。
1940年5月初,日军纠集三个师团的兵力,在数十架飞机和大炮的配合下,分三路大举进犯襄樊、宜昌地区,李宗仁指挥第五战区国军打响枣宜会战。
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5月3日,湖北宜城中方右翼兵团长寿店阵地被日军突破。张自忠决定率领身边仅有的一支机动部队第七十四师东渡襄河增援。临行前他写信给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表示誓与日军死拼到底。
5月15日,张自忠率领集团军总部和七十四师抵达宜城南瓜店,因密码被日军破译,张自忠遭到了日军的重兵围堵。
1940年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将军战死。
一份源自日军《231联队史》的档案,以日军官兵的亲口讲述,再现了张自忠殉国的全过程:
“当冲到距这个高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13米的距离时,藤冈一等兵从他射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军官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与此同时,藤冈一等兵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在这一刻,这个高大的身躯再也支持不住,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1940年5月28日蒋介石、冯玉祥、孙科、于右任、孔祥熙等在重庆储奇门码头祭奠张自忠将军灵柩。(网络图片)
抗日“第一名将” 入祀忠烈祠 英烈千秋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张自忠部下黄维纲带领一百多名将士,端着轻机枪于16日夜间突袭南瓜店,抢回了将军的遗骸。经检视,张自忠身有8处伤口,其中炮弹伤2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5处。
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全城笼罩在悲壮肃穆的气氛中。日机在上空盘旋吼叫,却无一人躲避,无一人逃散。
1940年5月28日晨,当灵柩运至重庆朝天门码头,蒋介石、冯玉祥等政府军政要员臂缀黑纱,肃立码头迎灵,并登轮绕棺致哀。蒋介石在船上“抚棺大恸”,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蒋介石亲自扶灵执绋,再拾级而上,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
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将张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并列首位。
28日下午,蒋介石与军政要员和各界群众在储奇门为张自忠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仪式。气氛庄严,极尽哀荣。蒋介石亲自主祭,同时以张自忠墓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通电全军,表彰了张自忠一生的勋绩。随后,国民政府在重庆北碚雨台山为张自忠举行下葬仪式。
蒋介石题词“勋烈常昭”,李宗仁题词“英风不泯”,冯玉祥题词“荩忱不死”。据史沫特莱记载,蒋介石的办公桌从此摆上了张自忠将军的遗像。
张自忠将军殉国时,年仅49岁,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闻耗悲痛绝食7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后建有张自忠将军陵园和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和生平事迹陈列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属于反法西斯阵营的五十多个国家中,张自忠将军是阵亡将士中军衔最高的将领——第三十三集团军上将总司令。张自忠无无愧为抗战军人之魂,愧为抗日第一名将,英烈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