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无人机(Drone)已成为战场的新宠,乌克兰凭借灵活、低成本、分布式的“无人机蜂群”战术,屡次突破俄军防线。其中,今年乌克兰发动代号“蜘蛛网”(Spider's Web)的大规模无人机突袭,超过百架无人机成功袭击俄罗斯深处的空军基地,摧毁了战略轰炸机与重要军事设施,震撼全球军事观察家。图为无人机示意图。(图片来源: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7月17日讯】(看中国记者杨天资综合报导)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无人机(Drone)已成为战场的新宠,乌克兰凭借灵活、低成本、分布式的“无人机蜂群”战术,屡次突破俄军防线。其中,今年乌克兰发动代号“蜘蛛网”(Spider's Web)的大规模无人机突袭,超过百架无人机成功袭击俄罗斯深处的空军基地,摧毁了战略轰炸机与重要军事设施,震撼全球军事观察家。
这场突袭不仅为乌克兰带来战果,也对美国和西方的国防科技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国防部7月16日宣布,启动一项“颠覆性思考”的无人机生产革新计划,将原本长达6年研发周期,压缩至仅需18个月内即可完成无人机的从设计、原型到量产的过程。
“蜘蛛网”启示:灵活、分散、规模化才是未来
根据乌克兰军方公布资讯,“蜘蛛网”行动运用超过百架商用及军用无人机,同时对俄罗斯多个战略目标发动远程攻击,飞行距离跨越上千公里。这些无人机成本低廉、易于组装与维护,但搭载精准弹药与自杀式攻击模组,却能对重兵把守的战略基地造成致命威胁。
乌克兰指挥官形容:“无人机是现代战争的游戏规则改变者”。此次“蜘蛛网”行动之所以成功,正因为其高度分散、低成本、难以预测的运用模式,让俄军传统的防空体系难以应对。
美国军方:向乌克兰学习颠覆性创新
美国国防部长赫塞斯(Pete Hegseth)表示,乌克兰的作战经验直接推动了美军对无人机发展思维的全面革新。16日,美国国防部向媒体展示了18架全新美国制无人机原型机,这些无人机完全采用现成组件,平均只花18个月从概念到实体,远快于过去需时6年的繁琐流程。
主管国防部研究与工程的副部长迈克尔(Emil Michael)强调,未来将持续推动此一“快速创新”策略,并且扩大无人机和自动化战系统的生产规模。目标包括降低成本、提升韧性、加强火力及射程——所有这些,都是乌克兰“蜘蛛网”作战成功的关键要素。
撤销管制、鼓励快速采购 美军加速追赶“无人机革命”
赫塞斯在近日备忘录中明确指出,国防部将撤销所有阻碍无人机生产的旧有政策,并将采购美国本土无人机及零组件作为优先。重点之一,是为前线部队快速配备低成本、高杀伤力的小型无人机——这正是乌克兰战场上的制胜法宝。
美国国防部三大无人机发展目标:
-
优先采购国产无人机与零组件:减少对外依赖,建立本土产业链;
-
前线部队标配低成本无人机:分散部署、降低损失,提高战术灵活性;
-
以无人机实战推动战术革新:强化与AI、电子战、自动化等现代作战模式结合。
赫塞斯坦言,过去美军对小型、廉价无人机重视不足,而美国的主要对手(暗指中国)每年生产上百万架低成本无人机,在数量和补给上已对美军形成压力。
无人机:新时代战争的核心
美国国防部强调,未来战场胜负将取决于无人机等“机器人系统”的规模化生产与应用。从乌克兰“蜘蛛网”到美军无人机生产大提速,全球军事格局正发生剧变。
随着人工智能、自动导航、集群战术(swarm tactics)技术的融合,未来战场可能将出现“无人机对无人机”的多维角逐。而谁能率先掌握产业链、快速创新和大规模低成本生产能力,将成为未来军事竞争的最大赢家。
乌克兰的“蜘蛛网”行动不仅给俄罗斯带来巨大压力,更为全球防务产业和军事科技发展敲响警钟。美国迅速调整无人机研发策略,正是对这一“无人机时代”到来的积极回应。未来,灵活、分散、高效率的无人机将成为各国军队不可或缺的核心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