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啥意思?(图片来源:志清绘图/看中国)
俗语“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意思是说,有事就找钟无艳,无事就找夏迎春,后来引申为,有需要时才找朋友,不需要时就去找别人,重色轻友,不够朋友。其实这句话很现实,也暴露出作为男人的一种本性。
有事“钟无艳”:王后解忧
钟无艳的原名叫做钟离春,生活在战国时期的齐国。钟无艳出生在一个叫做“无盐”的小城镇,从小到大,她的“丑名”便是远扬家乡。根据刘向《列女传》所记载:
“(钟无艳)其为人也,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壮大节,昂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匈,皮肤若漆。”
从文字可以看出,钟无艳的外貌太丑,所以直到40岁的时候也没有嫁出去。但是,钟无艳却饱读诗书,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立下志向要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公元前320年,齐宣王即位,他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游山玩水,寻欢作乐。当时齐国是处于“大厦将倾”的局面,奸臣当道,国势不振,惹得平民百姓都是怨声载道。
钟无艳认为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为了拯救国家她挺身而出,来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谒见齐宣王。
齐宣王像,取自1916年修《浙江东浦陈氏怀十房宗谱》。(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钟无艳自称是仰慕齐宣王的仁德之政,欲图自荐枕席,服侍齐宣王。齐宣王一听,不由得大感好奇,就让她进宫。当齐宣王看到来者竟然是一位丑女的时候,大失所望。
然而,钟无艳却是借此机会,向齐宣王进谏了齐国的四大弊政:
“今大王之君国也,西有衡秦之患,南有强楚之仇,外有二国之难。内聚奸臣,众人不附。春秋四十,壮男不立,不务众子而务众妇。尊所好,忽所恃。一旦山陵崩弛,社稷不定,此一殆也。”
“渐台五重,黄金白玉,琅玕笼疏翡翠珠玑,幕络连饰,万民罢极,此二殆也。贤者匿于山林,谄谀强于左右,邪伪立于本朝,谏者不得通入,此三殆也。饮酒沈湎,以夜继昼,女乐俳优,纵横大笑。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此四殆也。”
钟无艳所罗列的四大弊政,从国际形势、朝堂群臣、贤能人才、君王作风等方面入手,可谓是鞭辟入里,振聋发聩。齐宣王在听完之后,也是如梦方醒,随后便在钟无艳的谏言之下,大刀阔斧地开始改革。从此,齐国日益壮大了起来。
齐宣王欣赏、感激直谏的钟无艳,将她立为了王后,一旦在朝政上遇到了问题,马上就去征询王后,请她帮助解决困难。
“有事钟无艳”的典故,就是出自这里。
夏迎春能歌善舞,深得齐宣王的宠爱。(图片来源:志清绘图/看中国)
无事“夏迎春”:美人相伴
夏迎春是何许人也?她是齐宣王的一名宠妃而已。和样貌奇丑无比的钟无艳不同,夏迎春生得如花似玉,并且能歌善舞,深受齐宣王的宠爱。
虽然钟无艳被立为了王后,但是齐宣王只是将她当作了自己处理朝政问题的谋臣而已。所以,在相关的朝政问题处理完的时候,齐宣王便喜欢去找夏迎春,嬉闹享乐,而将钟无艳抛到脑后。
正因为此,齐国的后人才口口相传了这么一句俗语:“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意思是说一个人需要你的时候就过来找你,不需要你的时候就去找他真正想见之人。
这是也在说齐宣王的这种行径,每当国事上有问题的时候,齐宣王就会去找钟无艳。但若是不需要钟无艳,他就满心欢喜地去找夏迎春。宫廷事物也需要平衡好关系。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啥意思?
讲完了钟无艳和夏迎春,再回来看看这句俗语,就有了大概的了解。
一是指得到别人的帮助后还过河拆桥。需要帮助的时候就过来求你,态度谦恭,唯唯诺诺,但是一旦危机过去就六亲不认,甩在一边。
二也有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意思、临时抱佛脚的含义。自己不争气,总是想得到别人的馈赠,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这样的人存在。
三还被说成是男人的现实本性。就如当今社会,很多男人希望家里有老婆帮忙照顾老小家务,出外也有个光鲜亮丽的美人相伴。都想拥有一个“钟无艳”,同时也拥有一个“夏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