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身边不仅有郑和,还有一位神秘的军师。(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明成祖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皇帝,他当政期间,朝廷上能人辈出。朱棣的心腹除了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之外,还有一个神秘军师,这个人在风云变幻、惊心动魄的政治舞台上若隐若现、神出鬼没,身披袈裟,指点江山,是货真价实的军师。他不但擅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还能亲自指挥千军万马,守城破敌。在朱棣夺取江山的斗争中,他是第一功臣,但他恰如一条神龙,见首不见尾,使人感到高深莫测,堪称千古奇人。
黑衣宰相
在历史上,大家都知道前有诸葛亮,后有刘伯温,如果说起姚广孝的大名,很多人怕是要百度一下了。姚广孝出生于1335年,江苏苏州人,家中世代行医,自幼聪颖好学,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十四岁他出家为僧,法号道衍,号独庵,人称独庵道衍禅师。道衍曾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得其阴阳、占卜之术。道衍有济世安邦之志,加之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很快便成为一位精通文学、诗画、佛理、儒术、方术,以及政治、军事和建筑的杂家。
根据记载,有一次道衍云游到嵩山寺挂单,碰巧遇上元末著名的相面先生袁珙。袁珙看了他一眼就说:“你这个人绝对是个‘异僧’,和元初辅佐忽必烈进取中元的名僧刘秉忠是一类人。”刘秉忠是早生道衍120年的奇僧,也是元朝的开国功臣,法名子聪。在大蒙古国忽必烈幕府中参与军政要务,深得忽必烈信任。忽必烈将蒙古国号定为“大元”,正是出自刘秉忠的建议。道衍听到袁珙说他与刘秉忠是一类人后也只是会心一笑,后来他果然入世建功,做了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大事,成就了他“黑衣宰相”的一世英名。
洪武15年,大脚马皇后去世,朱元璋特地选拔有道高僧辅佐诸王诵经祈福,姚广孝得到朋友推荐,到南京见到了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当朱棣走过他身边时,姚广孝轻轻地说了一句:“大王若能用我,贫僧愿意送一顶白帽子给大王。”为什么他会跟朱棣说这种话呢?大家要知道,洪武元年,朱元璋就册封朱标为太子,朱标就是朱允炆的父亲,而朱标是在洪武25年去世的。姚广孝与朱棣说这种话的时候,朱标还活着呢!所以朱棣一听大惊失色,王字上面加白,不就是皇吗?而且朱标为人谦和,对几个弟弟爱护有加,威望甚高。如果姚广孝只是想做官,发挥自己的济世之才,应当直接去求官辅佐朱元璋,或是以后有机会做皇上的朱标,但他却找到了当时还只是燕王的朱棣,大家可以想想这是为什么。当然了,谁不想做皇上呢?现在小学出身的都能做皇上了,更何况人家本来就是皇帝的儿子呢!所以最后朱棣还是请求朱元璋,派姚广孝随他一起回了北京。
到了北京后,姚广孝以住持身分住进庆寿寺,并经常出入燕王府,成为朱棣的心腹军师。其实,朱棣一开始的确只想做个安稳的燕王,并无称王之心,但是姚广孝却比他看得远得多,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告诫朱棣要训练军士,打造兵器,还为他各种未雨绸缪,而这是因为姚广孝一直帮助朱棣在军事上悄悄做强、做大,才没有被朱棣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给灭了。建文帝登基后开始逐个收拾自己的叔叔们,最后朱棣退无可退,以“靖难”名义起兵,经过3年艰难的战争,最终夺得皇位。
在这场争斗中,姚广孝功不可没,朱棣曾亲口说过:“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姚广孝先是将燕王府的后院掏空,用厚厚的墙壁重新装修房屋,私底下在密室中打造兵器。同时还养殖大量鸡鸭禽类,隔绝府内的敲击声。等朱允炆派臣子监视燕王府时,对方竟然完全不知道,朱棣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打造兵器、训练军队的事情,最后也是姚广孝向朱棣提出:“不要攻打城池,要直接夺取京师。”的建议,让朱棣成功打进应天府的皇城,夺取政权。可以说姚广孝是帮助朱棣称帝的最重要的功臣。
朱棣做了皇帝以后,把国家的政治宣传大权全部交由姚广孝掌管,命他担任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的监修官。永乐大典背后是称为:“涵盖古今,包容万象,蕴含一切知识、财富的百科全书。”监工这样一部巨作,本身就说明姚广孝不但精于权谋,才学也是了得。姚广孝以一己之力帮助朱棣登上皇位,但是当永乐帝 朱棣命他蓄发还俗,赐他府邸宫女,他都辞卸不受,仍居寺庙。姚广孝不接受朱棣的任何赏赐,上朝时光头带着官帽,外穿朝服,但散朝后脱下官袍,披上他的黑色僧服,仍然过他青灯黄卷的清苦生活,住在寺庙里,穿着僧服,吃着斋饭,他还将永乐帝赐与他的金银彩缎等物都赠送给宗族乡人,自己一无所取。在一般人看来,一个已经入世参与凡夫俗子之间争斗的和尚,即使还了俗又有何妨呢?不还俗不也在俗之中了吗?难道是装清高吗?看到最后,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了。
姚广孝的行为使他成为朝廷中最受尊敬之人,每次接见姚广孝,朱棣都非常恭敬地称他为“少师”,姚广孝也因此被称为黑衣宰相。
二十皮鞭了宿缘
永乐二年六月,姚广孝担任钦差大臣,他抵达苏州振灾时,苏、松、嘉、湖、杭五府刚遭受一场大水灾,农作物都被洪水损坏,许多百姓没有食物可以吃。姚广孝见此惨景,非常痛心,他不顾自己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天天冒着炎炎夏日,不停奔走于灾区各地,督促各地官府开仓发米,帮助百姓度过难关,同时他还要同地方官员核计减免赋税。对那些清正廉明、如实报灾并认真赈济的地方官员,姚广孝都给予大力表彰与坚决支持。而对一些贪官污吏,则给予严厉惩罚。此间,姚广孝曾下令将数以万计的粮食,分赈给乡民,而自己却常常只吃随身带着的干粮。
有一天,姚广孝微服私访独自外出,路过寒山寺时正值中午,于是坐在寺外小亭子里吃干粮。这个时候,有个姓曹的县丞从此经过,见到这个老和尚明明看到自己的大桥,不但不回避,还若无其事地吃着玉米饼子,顿时大怒,立刻命令左右衙役将姚广孝拿下,并赏了他二十皮鞭。抽完鞭后,又将他投进县狱中,姚广孝默默任其摆布,并不分辩。隔天,官员们发现钦差大臣姚广孝一夜未归,急急忙忙四处寻找,费了很多周折,最后才在大牢中找到姚广孝。那个曹县丞得知挨他鞭子的老和尚竟是钦差大人后,吓得屁滚尿流,其他地方官员也都浑身颤抖,众官员纷纷前来请罪,长跪不起,等候发落。姚广孝见此情景,让人拿来笔墨,在纸上写了几句话交给官员们。大家一看,原来是一首诗,诗是这样写的:“敕使南来坐画船,袈裟犹带御炉烟。无端撞上曹县尹,二十皮鞭了宿缘。”这首诗很有意思,特别是最后一句,常人看会认为这是钦差大人姚广孝大人大度,对自己无端遭受皮肉之刑并不记仇,可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就有另一层深意。佛家讲轮回,讲业力轮报,这正是姚广孝知晓前世因缘,明白自己今日遇到曹县尹并非偶然,而在诗中他却用了“无端”二字,符合常人的想法,这么做就是为了不破坏人类社会的迷。其实他心知肚明,无端本有端,皆由因缘起,因此后一句说了这二十皮鞭乃是了了宿缘,可是人看了却觉得这是姚广孝为人大度,以为他只当是还业了,其实姚广孝说的是真的,真的是还业,所以说他并非只是常人所见的大度,而是还有能看清因果的能力。但在这一世的现实中,姚广孝还是警告了曹县丞,说:“野僧路边吃饭碍汝何事?为官之人不可仗势欺民,行恶多了要遭报应的。”曹县丞叩头如捣蒜,一再表示痛改前非,并牢记钦差大臣的教诲。
其实回看姚广孝,应是上天派来有使命之人,本是出家人,不管凡人事,但是他却入世辅佐朱棣。那么如果姚广孝只是认为自己有将相之才,那就直接找机会辅佐当时的皇上或皇太子即可,为什么一定是朱棣呢?因为他看到了嘛!而且朱棣让他还俗,他却坚持伴青灯古佛,说明世俗中的东西并不能真正动了他的心,他只是来完成使命的,所以应该说因为朱棣的王位就是天定的,朱棣就是真龙天子,因此上天就为朱棣安排了姚广孝这个人。
人世间其实本没有什么神秘莫测,只有信与不信,如果人相信世界是神造的,所有神秘之事皆有合理解释。人若不信,非要苦苦找寻所谓的答案,那么答案要嘛就是可笑的,要嘛就是无解的,所以人为什么不信呢?
在历史的最后关头、重要时刻,希望有缘看到我们视频的中国同胞,请赶紧到视频下方留言三退,告诉我们,您是退党、退团,还是退队,我们就会马上帮您声明退出,与中共魔鬼划清界线,劫难来时不给它陪葬,保自己和家人平平安安。
如果您想通过发邮件声明三退,请记住以下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本篇报导内容来自频道“第三只眼”的节目内容,更多精彩内容请看频道内容,频道连结:点此
大陆免翻墙连结,链接长期有效,请复制保存下方链接,在中国大陆可将下方链接直接粘贴到浏览器地址栏就可免翻墙打开我们频道。
https://s3.us-west-1.amazonaws.com/pho/x.html?members/3e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