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灭蚊标语(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8月27日讯】广东佛山出现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已延续了一个多月,最近一周全省新增报告336例本地个案(佛山206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基孔肯雅热作为一种以白纹伊蚊为传播媒介的急性传染病,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可在1-2周内自行恢复,但新生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病毒主要以“人—蚊—人”的方式循环传播,在治疗方面既无特效药,也无疫苗(未获批)。而今年广东入夏后,间歇期导致积水增加,蚊虫滋生加速,病毒扩散与传播一时间也加剧。随着疫情扩散,8月2日广东省召开爱国卫生运动工作会议,提出要“全力打赢疫情攻坚战、阻击战、歼灭战”,并强调“全民动员”。这种熟悉的宣传语言术,让广大网友直呼“好像又回到了防疫新冠疫情时期”。
随后,广东各市的“运动式防疫”愈演愈烈,各种奇招狠招昏招轮番上阵:全市集中喷洒杀虫剂、给下水道装蚊子防纱网、逐个入户排查积水(甚至破门换锁)、清理阳台的私人绿植、砍伐树木数十个冷巷、凌晨上门给小孩抽血、出动吊机搬走天台杂物、用弹弓房向顶射灭蚊包、投放外来物种“食蚊鱼”、全村集体居家点蚊香、直接用水泥将居民菜地封死……比新冠时期的防疫手段有过之而无及。有网友感慨,看来官方是希望将即将上亿年的蚊子给彻底清零。然而,疫情期间那段“不正确的集体记忆”多次告诫我们:权力的愚昧无知与恣意妄为,必然酿成更严重的失控结果。对于即将到来的“运动式灭蚊”而言,潜在的风险不仅难以实现目标,还可能带来生态灾难与风险。
有媒体注意到,早在2019年,官媒就宣布广州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蚊子工厂”,每周可生产1000万只蚊子。该工厂向大力投放绝育雄蚊子,试图实现“以蚊灭蚊”的效果。研究成果引发了一定关注,因为在国际范围内,此前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的现场释放实验。2024年10月,《羊城晚报》报道称,广州峡石村有一个专业团队,每周会投放三五十万只蚊子,以登热传播,并出现这种方式已坚持了长达7年。而目前基孔肯雅热疫情高峰的佛山市,距离石村周边仅40余公里。对此,有网友质疑:常态化、长期投放如此庞大的恐怖子数量,会反过来不会毕竟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极为重要。更何况,“以灭蚊子”的效果究竟如何保证呢?万一所谓的“益蚊”投放,并没有明显减少吸血蚊子群体,岂不是适得其反?
网友的质疑很合理,但在官方口径里,“以蚊灭蚊”始终被描述为一种“百利无一害”的尖端生物防治技术。就在上月底,央视还称佛山市已投放大量华丽巨型蚊子,这种蚊子“不吸、不侵扰人畜血、但食蚊”,能实现所谓“科学灭蚊”的效果。微博话题下,有网友指出:人为改变生态链、增加杀戮物种数量,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就类似于蝴蝶效应一般,过度破坏恐将反噬自身。然而,广东多地的集中消杀行动早已凸显了这种“反科学”矛盾:消同伴手持喷枪满城喷洒,却只戴着简易口罩,眼部防护,偶尔对人群喷洒。而那些含有拟除虫菊成分的药剂,对环境中的所有人都有轻微毒性。正因为如此,有网友发出尖锐质问:“灭蚊运动”到底是灭蚊,灭还是人?更夸张的是,佛山开始要求对患者集中留院隔离,而这一切都以“科学”在此背景下,许多网友联想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那臭场名昭著的“最终除四害”运动。麻雀表现被真正清零,但随之而来的生态恶果迅速出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科学问题未得到充分的救援,却被裹挟进行了一场政治极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