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拓颜真卿大字〈麻姑仙坛记〉,为其传世楷书代表作之一。(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唐代政治家、大书法家。为人刚正不阿,书法风格筋肉饱满,浑厚庄严。〈麻姑仙坛记〉由颜真卿撰文并书,为传世楷书代表精品。
〈麻姑仙坛记〉记载麻姑的传说
〈麻姑仙坛记〉,俗称〈麻姑帖〉,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为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年),颜真卿63岁,任江西抚州刺史之际,至江西境内麻姑山游览后所书。
麻姑是道教尊崇的著名女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长寿女神。《太平寰宇记》记载:“麻姑山在县(南城县)西南二十二里,山顶有古坛,相传麻姑得道于此。”
〈麻姑仙坛记〉一文前面摘录晋朝葛洪《神仙传》中有关麻姑的传说,后面阐述麻姑山周遭道教名胜和道教神迹传说,并叙及麻姑山中有道行的修行者。全文900余字,以楷书书碑,立于江西抚州南城。后佚失,元代建昌知府梁伯达曾经重刻,但元刻拓本至今亦罕见。
根据王昶《金石萃编》引明藩益王重刻碑跋文中所述,所谓宋拓,实为明人翻刻。
颜真卿楷书庄重雄厚 世称“颜体”
颜真卿忠义正直,人格高尚,为世所重。书风随着不同年龄阶段,从规整、雄浑到晚年朴拙与精微,风格多样,大体上都表现出庄重雄厚、气势开张之风貌,极富个人特色。“忠义之气,溢于笔画”,世称“颜体”,和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说。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麻姑仙坛记〉原石佚失 拓本版本众多
〈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晚年重要作品,因原石佚失,原碑的尺寸、形制皆不详。其拓本版本众多,一般按字体大小可分为约5公分的大字本和不足1公分的小字本。至于约2公分、首见于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的中字本则历来不被金石家所著录。
大字本具篆籀笔意,粗细变化较平缓,笔画也少波折;起笔、收笔多藏头护尾,精力内蕴;线条厚重,为免壅塞,极力外拓;笔法古朴,苍劲挺拔,老辣自在,是颜真卿所书多无疑义。
据研究,大字〈麻姑仙坛记〉现存6种版本皆非唐碑原拓,质量最好的版本是北宋仿刻的。但颜真卿的确亲笔书写过大字〈麻姑仙坛记〉并刻碑,〈麻姑仙坛记〉结尾处有“真卿幸承余烈,敢刻金石而志之”即为铁证。
小字本〈麻姑仙坛记〉的真伪见仁见智。(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小字本〈麻姑仙坛记〉的真伪见仁见智。小字本也有数个版本,其文字排列非常紧凑,几乎看不到字距和行距。据宋人考证,小字本中没有避唐太宗“世民”名讳,例如第七行出现“民间”、第十五行则有“世所无有”,故恐非唐人所书。不过,因小字本结体寛绰,用笔厚实,世人也给予佳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