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15%的小孩会有生长痛。(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生长痛是大家熟悉的名词,但对于其病因、症状、治疗,却未必弄得清楚。一知半解的结果,使得父母对于小朋友的“痛”,不是紧张过度,就是过于轻忽,延误治疗。
是生病还是生长痛?
生长痛必须是找不到其他可能病因之后,才能下这样的诊断。所以,身为父母的要注意,最近小朋友是否有跌倒撞伤?那疼痛可能是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是否有发烧或局部红肿?那可能是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蜂窝性组织炎;是否有体重异常减轻、脸色苍白、老是疲倦?那要怀疑血友病、白血病或其他肿瘤。此外,有的小孩是心理障碍,装病不想上学。如果以上的原因都不是,检查也查不出什么毛病,才可以诊断为生长痛。
大约有15%的小孩会有生长痛。生长痛虽是伴随成长而来的痛,但却未必是成长过快所造成的,因为最常出现生长痛的年龄是3到5岁及8到12岁之间,这并不是人体线性生长快速的时期。所以生长痛的真正机转,至今未明,只能说可能在关节活动性大、运动量大、容易肌肉疲劳,或因创伤、心理情绪原因,甚至对一些食物过敏的小朋友,比较容易发生。所以生长痛又称为“儿童时期良性肢体疼痛”。
生长痛的特征
生长痛的部位以下肢,尤其是大腿前侧、小腿肚或膝盖后方最容易发生,少数人则痛在双侧手臂或腹股沟附近。生长痛的痛处常是双侧性的,而且多半在肌肉软组织比较深部的地方,如果是关节或骨头的痛,那机会就不大了。
生长痛通常是在下午或傍晚发生,有的小朋友则是在半夜痛醒而号啕大哭,可能会持续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此时,父母应该好言安慰,并可在局部给予热敷及按摩,万一真的很痛,只好服用止痛药来缓解。
中医依体质调养脾胃、肝肾,并辅以药方改善症状(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医如何看待生长痛
依据中医观点“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而小孩成长过程的障碍,不外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而且中医强调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所以治疗筋骨的酸痛常需调养肝肾,治疗肌肉的酸痛常要调理脾胃。例如体力差、常流汗、容易感冒、胃口差、大便拉稀、睡觉常流口水的,属脾胃虚弱,应以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来加减。又如常头晕、腰膝酸软、筋骨易扭伤、长不高的,属肝肾不足,应以六味地黄丸或独活寄生汤来加减。由于生长痛常在夜里发生,中医认为夜间入阴属寒,故体质偏寒者可加入川乌、桂枝等药来温经散寒止痛。而且夜晚血液循环欠佳,可能有瘀,故可酌加丹参、川七等药祛瘀止痛。总之,只要治疗得当,不仅可以缓解生长痛,还能促进成长发育,岂非一举两得!
(作者为台湾台中市叶慧昌中医诊所院长,文章经作者授权刊载,转载本文请取得作者同意。)
责任编辑:王欣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