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魁习近平(视频截图)
【看中国2025年10月6日讯】(看中国记者李亭综合报道)随着四中全会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政坛再度成为全球焦点。此次全会主题聚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十五五”规划),旨在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然而,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围绕习近平领导地位的传闻与争议不断发酵。时评人文昭将习近平比作清朝官员叶名琛,称之为“六不”总书记,指出其在危机中游走于极限,却未崩溃的原因;时评人唐靖远则分析党内元老们的最大弱点暴露,习近平或正谋划绝地反击,张又侠等军方人物面临华山一条路。专家观点认为,四中全会或将成为中国政治经济转折点,考验习近平的“奇迹”叙事能否持续。
全会背景:经济“两大奇迹”下的隐忧
据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9日会议通报,四中全会将审议“十五五”规划草案,强调该规划体现了习近平领导下“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这一表述迅速引发热议。文昭在最新节目中指出,这种“奇迹”宣传听起来颇有讽刺意味,仿佛承认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稳定难以兼得,却被强行归功于习近平。他质疑:“日本持续30年的快速增长算什么?反正党说奇迹就是奇迹。”文昭认为,这传递出习近平将在四中全会获得极高评价的信号,但也暴露了党内对当前经济萧条的无奈回应。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面临多重挑战。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去年5月推出的“520新政”已宣告失败,今年甚至连“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概念都淡出开发商话语,仅剩官媒勉强提及。文昭分析,今年房地产生态已发生根本变化,投资与消费两大引擎冰冷,传统金融财政手段失效。央行和财政部去年9月推出的救市措施,也未能激活增长。他直言:“救市救不活,干脆回到改革开放前?但这条路也走不通。”从2022年至2023年,习近平推动的供销社扩张、社区大食堂、引导青年下乡等“开倒车”试点均烂尾,2024年起已基本放弃新尝试。文昭感慨:“通往各个方向的道路都在向习近平说不,他还要如何继续掌舵?”
唐靖远则从政治角度切入,指出四中全会前夕,各种高层政局爆料从蜂拥而至转为稀少,说明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他认为,习近平事实上已丧失权力,尤其是军权,但元老们投鼠忌器,不愿公开政变,以免留下夺权记录。唐靖远强调,反习派希望以合法方式完成过渡,如习近平因健康问题主动辞职,或维持现状至二十一大换届。但这一弱点正被习近平利用,谋划绝地反击。
“六不”总书记:历史镜像与现实困境
文昭借古喻今,将习近平比作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后者因“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策略闻名,最终被英军俘虏。文昭认为,习近平同样是“六不”总书记:不战(不敢出兵台湾);不和(不愿向美国认怂);不守(不愿闭关锁国脱钩西方);不死(不愿放弃中共拥抱民主);不降(不愿向危机投降释放破坏力);不走(不愿让位他人)。这种策略让习近平在危机中躺平摆烂,却暂时未崩溃。
文昭详述叶名琛故事:面对英国船坚炮利,叶名琛任何有意义反应都不做,自比“海上苏武”,却客死印度加尔各答。他分析,叶名琛的每一步都有体制绝境的理由:不战打不过;不和会被主战派骂死;不守加剧紧张;不死、不降、不走则因气节与法度。同样,习近平的选择也是体制与想象力的尽头。文昭指出,叶名琛的“战略定力”源于误判英军无法长期占领,但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与印度叛乱镇压后,英军加大赌注,导致其失败。文昭警告,习近平的“稳定奇迹”类似风暴前平静,蒸汽技术革命等变化终将跨越清朝优势;如今,中国经济危机累加,六不策略或成死得最快的办法。
唐靖远认为,习近平虽治国无能,但权斗不笨,利用元老保党心理,避免兵不血刃下台。他分析,四中全会若需罢免习近平,反习派需在中央委员中投票,但二十大中央委员逾70%为习家军,存在变数。元老们已私下做工作,确保倒戈,但习家军或有小算盘。唐靖远认为,习近平有牌:其思想已入党章,元老不能批倒,只能表面供奉。这让习近平可拖延至二十一大,增加变数。
经济危机深层剖析:房地产崩盘与返贫现实
文昭深入剖析中国经济最大危机:房地产凋敝。2010年代中期,房地产及上下游占GDP 20%-30%,卖地收入占地方财政30%-40%,高度依赖罕见。上游包括矿业、冶炼、化工;中游为金融、开发;下游为家电、装修、汽车。文昭强调,汽车与房地产高度关联:每100辆新车中15-20辆与房屋销售相关。房价上涨推高郊区迁徙,增加私家车需求;三四线城市公共交通不发达,更明显。
近两年,房地产崩盘拖累汽车销量触顶。新车进入廉价电动车内卷竞争,文昭视之为经济凋敝的“诅咒”,而非祝福。房价下跌影响财富心态,消费紧缩;杠杆率高时,跌30%即崩盘。文昭指出,中国一二线城市限跌令维持虚高,但实际售价自2021年起跌30%,三四线腰斩。有价无市,房屋丧失流动性,资产贬值。居民大规模返贫已发生,救市手段用尽。
唐靖远同意经济指标突破临界值,但习近平仍稳固谋划下个五年。他质疑中共能否无视经济:1980年代改革源于毛时代经济困境;毛两次妥协(1962年退二线、1973年邓小平复出)。苏联也因经济失败开启改革。唐靖远警告,风暴前有平静,海啸前海水退潮;勿对谣言抱高期待,也勿丧失理性。
军方角色与潜在风险:张又侠的华山一条路
唐靖远重点分析张又侠处境:掌控军权,是元老倚重力量,但很微妙。一方面,元老为保党或牺牲张又侠安全;另一方面,张又侠无退路,若习近平不下台,两年后二十一大退休,必遭清算。唐靖远认为,张又侠无法承受两年变数,只有确保习近平四中全会下台,并永无翻身机会。
若习近平拒辞职,元老让步维持现状,张又侠安全将被牺牲。他需独立应急计划,利用军权控制局面,甚至“勇士断腕”,拿下习近平后摊牌军方独立,不干政。唐靖远指出,这仅保阶段安全;根源需中共解体,实现军队国家化,解决枪指挥党矛盾。
文昭间接呼应,习近平“六不”如叶名琛躺赢幻想,但变化(如英国国际形势)终将打破。中国居民未普遍认返贫,需时间;到时是否甘于“吃草”,拭目以待。
四种全会结局预测
四中全会前,北京外交转向明显,如放弃战狼,转向对美让步。唐靖远提到近期北京推出K签证,或吸引印度、俄罗斯人才,补充人口红利不足,但也可能“割海外华人的韭菜”。文昭则认为,中共无视经济将重蹈毛时代覆辙。
专家预测,四中全会结局三种:维持现状至二十一大;习近平辞总书记、军委主席,明年两会辞国家主席;强制剥夺所有职务,进入紧急状态。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大。唐靖远强调,张又侠决定性因素,其认知深度将左右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