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北大教授陈春花。(图片来源: 网络图片 chenjing/看中国)
最近几天,中国大学及学术界风声鹤唳。简直让人惨不忍睹:从原北大教授陈春花的“假学历”被曝光开始,一场连锁反应正在扩散,继而牵出了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以及他注册的“爱尔兰欧洲大学有限公司”。短短数日间,600多个假博士学位的黑幕浮出水面,涉及高校横跨北大、复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知名学府。这一幕幕荒诞剧,让人不禁要问:中国的学术诚信,究竟崩到了什么地步?
从原北大教授陈春花事件说起
事情的开端,源于华为公司的一纸声明。华为公开否认了与“北大教授陈春花”的任何合作,并间接揭开了她学历造假的疑云。此事引发全网热议,北大也火速与其“解除合同”。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场风波不只是个人学历问题,而像是一根火柴,引燃了中国学界积压多年的信任炸药库。
陈春花事件之后,人们顺藤摸瓜,竟发现她的学位来源可疑,而线索最终指向一所名为“爱尔兰欧洲大学”的学校——一所既不被爱尔兰教育部承认,也不在欧洲高等教育名录中的“野鸡大学”。
复旦首席苏东水教授创办野鸡大学“爱尔兰欧洲大学”
这所“爱尔兰欧洲大学”的创办人,正是复旦大学赫赫有名的苏东水教授。苏教授是复旦管理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东方管理学”的开创者,长年在学界地位崇高。2018年他还获得“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可谓学术泰斗级人物。
然而,谁能想到,这位“学术旗帜”竟在爱尔兰注册了一家私人公司“爱尔兰欧洲大学有限公司”,并通过国内私立机构——由其子苏宗伟担任院长的“东华国际人才学院”——开展“联合招生”,招收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学生缴纳数万元学费后,即可获颁该校“硕博文凭”。
问题是:这所“大学”根本不存在于爱尔兰官方教育体系中。换言之,这是一个精心包装的假学历产业链。
据传,十多年间,这套“父子联手”的操作共颁发出600多个假博士学位。学员中不乏企业家、官员、甚至高校教师。有人明知是假学位,却依然“买得心甘情愿”,因为这张纸能带来“头衔”“地位”与“讲课资格”。这已不仅是学术腐败,更是整个社会价值观的畸形缩影。
假学位产业链的“中国逻辑”
这场丑闻让人痛心,但也不难理解。当下的中国社会,文凭被过度神化,一纸博士学位往往意味着职称晋升、企业背书、名利双收。正因如此,“假文凭”市场应运而生,甚至堂而皇之地走进了知名高校的教授办公室。
苏东水父子之所以能操作这样的产业链,靠的不是学术实力,而是体制缝隙——利用人们对学历的崇拜、对外国名校的盲目信任,以及学术监管的极度松散。
更荒诞的是,许多“博士生”并非毫无头脑。他们心知肚明这是场“交易”,却仍旧乐此不疲。因为在这个功利化的学术生态中,真假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挂个头衔”,能否“进个圈子”。
塌方的不是一个教授 而是整个学界的信任体系
从北大的陈春花,到复旦的苏东水,再到那600多个“博士”,这不只是几个人的丑闻,而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场信任塌方。当学术变成生意,当教授变成商人,当博士文凭变成商品,教育的灵魂就已经出走。
中国社会曾以“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荣,而今“读书”却成了造假与投机的工具。学者不再以真知灼见为荣,而以“头衔”“荣誉”“兼职费”为目标。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当真相被揭穿 还有谁敢说“清誉”?
苏东水案只是冰山一角。或许在更深的水面下,还潜伏着更多“爱尔兰欧洲大学”式的假学历产业。这场学术界的“地震”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当体制奖励虚荣而非诚实,造假就不只是个人选择,而会变成集体共谋。
教育的根本是诚信。没有了诚信,再高的校门也只是粉饰的墙;没有诚信,再响亮的教授头衔也只是一场幻梦。
中国的学术界,已经不是照镜子的问题了,而是该洗心革面的问题了。不过在中共的体制下,这一切都是妄谈,因为这一切荒唐事件的发生,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共的邪恶体制造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共的本质就是假、恶、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