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在日本东京国会众议院当选为新任首相后,受到议员们的热烈欢迎。(图片来源:Tomohiro Ohsumi/Getty Images )
【看中国2025年10月22日讯】2025年10月21日,日本国会举行首相指名选举。高市早苗在众议院以237票(过半门槛233票)首轮过半,在参议院第二轮再以125票击败立宪民主党代表野田佳彦,依宪法第67条规定,众议院决定优先,高市正式成为日本第104任首相,也是战后首位女性领袖。
她的上台并非延续,而是一场重组。自公同盟破裂、岸田派系瓦解、保守中枢陷入混乱之际,高市从裂缝中崛起。她不是体制的继承人,而是秩序的重建者。
无派首相:以人事重组权力
高市以“无派阀首相”自居,看似孤立,实则是一场精密的权力重构。她抛弃传统派系的依附结构,改以“人事配置”取代“派系妥协”,借此重新分配权力。
她任命木原稔为官房长官、茂木敏充为外务大臣、小泉进次郎转任防卫大臣、片山皋月出任财务大臣,小野田纪美掌经济安全保障,林芳正出任总务大臣。这份名单横跨各主要派系,谁也独占不了核心。
表面上她是“无派阀”的象征,实际上是以“首相官邸”为核心的再派系化工程。派阀仍在,只是从纵向依附转为横向协作。她把传统的金流政治转化为人事政治,以权力分配取代忠诚效命,让“超派首相”成为一种制度设计,而非口号宣示。
合纵之内:派系共治的制度驯化
在党内,高市深知任何改革都必须以制度安抚权力。她不解散派阀,而是让派系“制度化参与”——以政务协调会议、政策研究会、青年局为平台,让各派在政策与预算上都有席位,但失去主导权。
这是她的“合纵”策略:整合各派、共治而不共权。她让老派势力共享舞台,却不再掌控聚光灯。安倍以魅力制派系,高市以结构制派系;前者靠信任,后者靠分配。
透过这种制度驯化,她在党内建立了一种“合作而不从属”的权力平衡,使内阁的稳定性不再取决于哪一个派阀,而取决于她本人能否维持制度的公正外观。
连横对外:跨党共治的政治新局
更关键的是她在党外的“连横”布局。
在公明党退出后,高市与日本维新之会达成政策协议,建立一种介于联合与协议之间的政权模式。这并非传统联立,而是以“信任支持+政策协作”为基础的共治结构。
维新提供改革形象与地方能量,高市则以中央权力和国家战略作为交换。这让她在大阪、兵库等维新势力区取得政治支点,并以“改革保守联盟”为名,重构中道保守版图。
这种合作具有战国式的政治智慧:以合纵稳内,以连横制外。她让自民党不再只是保守本位政党,而成为可以吸纳改革能量的弹性政权。
但这也是一场高风险博弈。维新理念保守却深具地方主义色彩,对中央权力天然不信任。一旦政策分配或预算协调失衡,维新可能转身脱盟,让这场“新政权实验”成为内阁不稳的引信。
合纵连横的两层权力结构
高市的政治设计,其实是两层权力结构的叠合:第一层是党内的制度性合纵——让派系共治但不主导;第二层是跨党的策略性连横——以维新为外部支点,延伸政权合法性。
这两层结构互为依托:党内提供稳定,党外提供动能。但一旦任何一环失衡,整个政权就会陷入纵横失序的拉锯。
结语:破局者的秩序重建
高市早苗的开局不是一场权力接替,而是一场政治重构。她以“无派阀”为旗号,行“再派系化”之实;以“改革合作”为名,行“权力重分配”之术。
这是日本自民党自小泉纯一郎以来,第一次真正的派系秩序再设计。她以制度整合内部,以策略连结外部,重写了日本政治的操作逻辑。
然而,这样的“首相中心制”若失去制度约束,最终可能走向另一种个人化权力的集中。派系被整合,但政治的竞争性也被稀释。
高市以合纵立势,以连横定局。她是破局者,也是秩序的再创者。她的首相任期,不只是女性政治的象征,而是日本进入“分权再集中”时代的起点。
(本文为《上报》授权《看中国》转载。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