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照片拍摄于2025年8月18日,分别展示了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和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于2025年8月18日在华盛顿特区,以及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于2025年8月15日在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的合影。(图片来源:ANDREW CABALLERO-REYNOLD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10月23日讯】(看中国记者杨天资编译/综合报导)俄乌战火持续延烧,国际社会对俄罗斯施加的压力也进入了新一轮的升级。欧盟与美国相继宣布了针对俄罗斯经济与外交的新制裁措施,旨在进一步削弱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动战争的能力。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川普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再次出现急转弯,其原定与普京的会面也宣告破局,这不仅凸显了美俄之间根深蒂固的巨大分歧,更为本已艰难的俄乌和平进程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欧美新一轮制裁的加码与影响
10月23日,欧洲联盟正式批准了其针对俄罗斯的第19轮制裁措施,这标志着欧盟对俄罗斯经济压力的持续强化。这项制裁方案在得到27个成员国的一致同意后实施,其核心内容是针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LNG)进口的全面禁令。这项禁令将分两个阶段实施:短期合约需在六个月内终止,而长期合约则将从2027年1月1日起全面失效。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全面禁令的实施时间比欧盟执行委员会最初提出的脱离俄罗斯化石燃料的规划提前了一年,清晰地展现了欧盟加速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坚定决心。欧盟轮值主席国丹麦表示,这项重要的制裁措施旨在通过新增能源、金融及贸易手段,直接打击俄罗斯的主要收入来源,从而削弱普京为乌克兰战争提供资金的能力。
除了能源领域的重大举措,这项制裁方案还包含了一系列旨在全面限制俄罗斯影响力的措施。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一项新机制,旨在限制俄罗斯外交人员在欧盟内部的行动范围。此举被视为反制俄罗斯外交人员可能从事的间谍活动或破坏稳定行为的有效手段。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在社群媒体X平台发文指出,这些措施不仅针对俄罗斯境内的银行和加密货币交易所,其影响范围更扩展到了印度和中国等国的相关实体。这表明欧盟试图切断俄罗斯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网络,进一步压缩普京为其战争机器筹措资金的空间。丹麦外交部长拉斯穆森也强调,禁止进口俄罗斯LNG是欧盟彻底逐步戒除该国能源的重要一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与欧盟的行动相呼应,美国也在2025年10月22日采取了强硬的制裁措施。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俄罗斯石油”(Rosneft)和“路克石油”(Lukoil)实施严厉制裁。这项制裁包括冻结这两家公司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并禁止任何美国企业与其进行业务往来。美国财政部在宣布制裁的声明中明确指出,普京“对终结乌克兰战争的和平进程缺乏认真承诺”,这是实施这些制裁的重要原因。这些制裁措施,无论是欧盟的能源禁令还是美国对俄罗斯主要企业的金融打击,都共同构成了对普京政权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旨在从根本上动摇其发动和维持战争的能力。
川普态度的急转弯与“双普会”的破局
在欧美制裁加码的同时,国际社会对俄乌冲突的解决路径也面临重大挫折。原定近期在匈牙利举行的美国总统川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面,在2025年10月21日被川普单方面宣布搁置,这无疑是对和平解决冲突的一次沉重打击。川普解释称,取消会面是因为有迹象表明俄乌双方之间的分歧依然巨大,无法达成实质性的和平协议,他不想召开一场“浪费时间”的会议。
此次“双普会”的破局,再次凸显了川普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立场的急剧不稳定性。《华盛顿邮报》分析指出,川普的立场在最近几周可谓“急转弯”,令人“眼花撩乱”。他的言论曾一度转向相信乌克兰能够战胜,甚至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弋飞弹,但在与普京通话后,其态度又突然倒退回偏向莫斯科并对乌克兰施压。而如今,他又似乎选择让美俄关系降温,取消了原定的高层会晤。这种变幻莫测的姿态,不仅让国际社会对美国对乌政策产生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任何旨在促成和平的努力都变得异常艰难。美国财政部在宣布制裁时,也明确指出了普京在和平进程中的“缺乏认真承诺”,这进一步印证了美俄在解决冲突问题上存在的根本性分歧。
“双普会”破局的直接后果,是俄乌战场上新一轮的军事对抗。就在川普宣布取消会面后不久,俄罗斯便向乌克兰各地城市发射了400多架无人机和28枚飞弹,袭击目标从基辅、札波罗热到敖德萨,导致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在气温骤降之际紧急停电,加剧了当地的人道危机。作为回应,乌克兰军队于2025年10月21日表示,他们使用英国提供的“暴风之影”巡弋飞弹成功打击了俄罗斯布扬斯克(Bryansk)的一间化工厂。这些事件无疑表明,在外交解决途径受阻的情况下,军事冲突的强度和频率仍将持续,使得俄乌和平之路更加崎岖难行。
普京的强硬立场与俄罗斯的核心诉求
面对川普的停火呼吁,俄罗斯于2025年10月21日表现出坚决的拒绝态度。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明确表示,立即停火将“牴触”俄方所认为美俄在同年8月阿拉斯加达成的共识。拉夫罗夫进一步解释,如果现在就这样停火,就等于“忘记这场冲突的根本原因”,他还声称美国政府非常清楚冲突的根源。他更进一步宣称,立即停火将等同于让“纳粹分子”继续掌控乌克兰,这再次反映了俄罗斯将乌克兰政府视为“纳粹”政权的长期宣传叙事,并以此作为其军事行动的“正当性”理由,为其持续的侵略行为辩护。
《华盛顿邮报》指出,川普虽然将俄罗斯的和平条件描述为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以及满足其领土要求,并将双方不愿罢兵归咎于普京与泽伦斯基之间“关系恶劣”,但莫斯科的核心诉求远非如此简单。根据俄方先前所提出的条件,他们认为最终必须削弱乌克兰的军事力量,让乌克兰在政治和经济上与俄罗斯紧密结合,剥夺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权利,并更迭目前的基辅政权,同时让俄语成为乌克兰的官方语言。这些条件实质上是要将乌克兰彻底纳入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并使其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这与乌克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亲克里姆林宫的小报《莫斯科共青团报》的政治专栏作家罗斯托夫斯基(Mikhail Rostovsky)于2025年10月21日撰文指出,莫斯科没有理由同意单纯的停火。他认为川普的停火呼吁“不合普京的意”,因为普京要争取时间“让泽伦斯基被逼得更走投无路”,而川普只是无论如何都想尽快结束战争以赢得诺贝尔和平奖,两人的想法天差地远。这段分析揭示了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核心战略目标:通过持续的军事压力,迫使乌克兰在俄罗斯所设定的条件下屈服,而非接受暂时性的妥协。
曾任普京文胆的加里亚莫夫(Abbas Gallyamov)在社群媒体平台Telegram上撰文,更深入地剖析了普京的动机。他指出,如果普京不能实现彻底改造乌克兰的既定目标,将难以向俄罗斯人民交代何以要启动这场战事。加里亚莫夫写道:“假设战争此刻以乌克兰不加入北约为条件而终止,将难掩一个事实:乌克兰军队如今武装精良、对俄国极度敌视,最重要的是乌军现已不比俄军弱。届时每个俄国人都会问‘胜利在哪?顿巴斯对我们有何帮助?’普京将无法回答。”这段话深刻揭示了普京面临的内部压力:他需要一场明确的“胜利”来证明其战略决策的正确性,并安抚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仅仅是乌克兰不加入北约,而乌克兰自身却变得更加强大和敌对,这将会被俄罗斯民众视为一场毫无意义的牺牲,从而动摇普京的统治基础。因此,普京的目标远不止于战术上的停火,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乌克兰的政治走向和军事潜力。
泽伦斯基的表态与乌克兰的和平愿景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仍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声,寻求对乌克兰的支持。他近期出席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高峰会,并对欧盟和美国新一轮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表示了强烈欢迎,称其为“非常重要的决定”,并强调这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好的信号。面对媒体关于乌克兰是否面临“被迫割让领土”的压力时,泽伦斯基坚定地表示“乌克兰不会割让任何领土”,重申了乌克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原则。
关于停火问题,泽伦斯基承认“所有人都希望停火”,但他强调,只有对俄罗斯施加“更多压力”,才能使停火成为现实,并最终促成持久的和平。他呼吁进行“公平的讨论”,并重申“我们需要永久的和平。这对我们国家非常重要。”政治新闻网POLITICO报导指出,乌克兰正与其西方盟友讨论一份潜在的停战方案,其中包括就俄占区的治理展开谈判、欧洲与乌克兰在法律上不承认任何被占土地属于俄罗斯、乌克兰将获得安全保障与战损重建资金,以及快速加入欧盟的途径。此外,方案还提出,只有在俄方同意为乌克兰战后重建提供资金下,西方才会将冻结的3000亿美元俄罗斯央行资产归还莫斯科。然而,这些条件与普京的根本诉求相去甚远,使得这份和平方案在当前情势下,几乎不可能被克里姆林宫接受,再次印证了俄乌和平前景的艰难与遥远。
综上所述,当前乌克兰冲突的局势依然紧张而复杂。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在欧洲积极寻求支持,强调维护领土完整和实现永久和平的决心,并对欧美制裁表示欢迎。欧盟通过了第19轮对俄制裁,特别是针对液化天然气的禁令,旨在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的战争能力和收入来源。美国也对俄罗斯石油巨头实施了制裁,并因普京对和平进程缺乏承诺而取消了与其总统的会面。
然而,尽管西方社会在制裁和援助乌克兰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团结,但俄罗斯的立场依然强硬,拒绝立即停火,并坚持其对乌克兰的深层次战略目标,包括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以及将乌克兰纳入其势力范围。普京的内部压力也要求他必须取得一场明确的“胜利”,否则难以向国内民众交代。乌克兰及其盟友所构想的和平方案,虽然旨在为乌克兰争取最大利益,但其条件与俄罗斯的根本诉求相去甚远,使得和平谈判的实质性进展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在持续的军事冲突、不断升级的制裁和外交斡旋的困境中,俄乌战争的未来走向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各方之间根深蒂固的政治、地缘战略和意识形态分歧,使得这场冲突的解决之路仍然漫长且艰辛,需要国际社会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智慧,才能在动荡的全球格局中寻求持久的和平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