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谢幕信 最后的人生建议 强调善良(图)

发表:2025-11-13 04:3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巴菲特
巴菲特(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11月13日讯】2025年11月10日,95岁的沃伦・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下简称“伯克希尔”)官网发布感恩节致股东信,宣布年底退休,交棒格雷格・阿贝尔,并完成超过13亿美元的捐赠。这封信被视为“股神”的谢幕之作,充满感恩、睿智与幽默,引发全球关注。

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自幼展现投资天赋,11岁开始买卖股票。1956年创立巴菲特合伙公司,1965年接管伯克希尔,将其从纺织企业转型为全球最大投资控股公司之一,市值超万亿美元。他与查理・芒格缔造投资传奇,其价值投资哲学——买入优秀公司并长期持有,影响深远。巴菲特以节俭著称,至今居奥马哈旧宅,承诺将99%财富捐献慈善,累计超500亿美元。

在信件开篇,巴菲特引用一句带有英式幽默的表达:“我将安静地离开”。他表示,自今年年底起,格雷格・阿贝尔将接任伯克希尔CEO。巴菲特盛赞阿贝尔为“一位杰出的管理者,不知疲倦的工作者,同时也是坦率诚实的沟通者”,并祝福其长期任职。他透露,自己仍将通过年度感恩节信与股东及子女交流。伯克希尔作为全球投资巨头,其领导层更迭备受瞩目。分析师认为,阿贝尔将延续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同时为公司注入新活力。

信件核心是巴菲特的怀旧之旅。他以感恩节为契机,对长寿表达惊讶:“感恩节临近之际,我对自己能活到95岁感到既感恩又惊讶。年轻时,我可没料到能活这么久。”他回忆1938年的生死经历,因阑尾炎险些丧命,幸亏家庭医生哈雷・霍茨及时送他到奥马哈圣凯瑟琳医院手术。住院期间,他与修女们聊天,收到同学来信,幽默地说:“我大概把男生写的信都扔了,但女生写的信却反复读了好几遍,原来住院也有好处嘛。”他还用姨妈送的指纹采集工具给修女们按指纹,幻想助FBI破案,甚至调侃FBI局长胡佛:“讽刺的是,许多年后事实表明,我当初真该把胡佛本人的指纹也采集了。”

巴菲特将奥马哈视为人生与事业的理想之地,称:“美国中部这片土地是出生成长、组建家庭和发展事业的绝佳之所。”他分享了与几位奥马哈“男孩们”的交集,包括查理・芒格:“他是我64年来最好的伙伴。”芒格儿时住处距巴菲特现居仅一街区,两人1959年相识,成为投资界黄金搭档。巴菲特感慨:“六十多年来,查理对我影响至深,堪称最完美的导师以及庇护我的兄长。我们虽有分歧,却从未争执。”其他人物包括斯坦・利普希,助伯克希尔收购并扭转《奥马哈太阳报》与布法罗晚报;沃尔特・斯科特,引入中美能源公司并成为慈善领袖;唐・基奥,从咖啡销售员成长为可口可乐总裁;以及阿吉特・贾因和格雷格・阿贝尔。巴菲特调侃:“难道是奥马哈的水里藏着什么神奇成分?”这些故事展现了奥马哈的“人脉魔力”与他对故乡的深情。他的孩子和孙辈也在此成长,延续家族传统。

巴菲特多次提及“幸运”主题。他出生于1930年,作为白人男性在美国成长,抽中了“不可思议的长签”:“哇!感谢幸运女神垂青。”但他警告:“幸运女神是善变的,没有比这更贴切的形容了她极端不公。”他对比自己与姐妹的命运,指出女性在当时面临的局限,并反思全球不公:“倘若出生在世界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我很可能过着悲惨的生活,而我的姐妹们处境会更糟。”他将长寿归功于奥马哈医生的多次救治,但提醒时光老人的无情:“当平衡感、视力、听力和记忆力都持续走下坡路时,你就知道时光老人正在附近徘徊。”

信件另一重点是遗产分配。由于意外长寿,巴菲特加速向子女基金会赠与,确保财富服务慈善:“为提高他们在其他受托人接替前,处理完我基本全部遗产的概率,我需要加快向他们三个基金会进行生前赠与的步伐。”他强调子女继承了母亲苏西的优良基因,具备管理巨额财富的能力,每年经手超5亿美元善款。他准备了三位候补受托人,并保证:“他们既无需创造奇迹,也不必害怕失败或失望,这些都是人生常态。”

对伯克希尔未来,巴菲特信心满满:“我的决定加速向子女基金会捐赠,绝不意味着我对波克夏前景的看法有任何改变。”他称阿贝尔的洞察力远超自己,建议避免追求炫富的CEO:“只要运气不太差,波克夏未来百年间只需要五到六位CEO就足够了。”他批评企业薪酬攀比:“那些极为富有的CEO们,毕竟他们也是凡人,常常困扰于其他CEO变得更为富有,极度于贪婪如影随形。”他预测伯克希尔虽可能被超越,但其股东导向的管理使其成为“美国的资产”。

信件结尾是人生建议:“别为过去的错误苛责自己,至少从中吸取些教训,然后就继续前行。自我提升,永远为时不晚。”他推荐效仿汤姆・墨菲,引用诺贝尔的故事:“想清楚你希望复稿怎么写,然后活出与之相衬的人生。”

他尤其强调善良的价值:“伟大并非源于积累巨额财富、博取大量名声或掌握政府大权。当你以千百种方式帮助他人时,你就是在帮助世界。善良无需成本,却价值连城。”巴菲特进一步阐述,善良是人性的基石,不论财富多寡,每个人都能通过小善举改变他人生活。他以自身为例,称多年来通过慈善捐赠和分享智慧,感受到助人的喜悦。他呼吁读者将善良融入日常,从倾听朋友的烦恼到支持社区项目,这些微小行动累积起来,能让世界更美好。他补充道:“无论你是否有宗教信仰,很难找到比这些黄金法则更好的行为准则。”他以幽默结束:“是的,包括那些混蛋,改变永远为时不晚。别忘了感谢美国,它为你提供了最大可能的机遇。”

这封信引发热议。投资者视其为伯克希尔新时代的开端,股价小幅波动但整体稳定。慈善界赞扬巴菲特的捐赠,13亿美元将支持医疗、教育等领域。媒体称其为“最后的告白”,字里行间流露深情凝视,展现95岁智者的从容与智慧。巴菲特的信不仅是投资指南,更是人生教科书,鼓励读者“谨慎选择你的英雄榜样,然后努力效仿他们。你永远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但总能持续变得更好”。

回顾巴菲特的职业生涯,他从奥马哈起步,执掌伯克希尔60余年,将其打造成投资帝国。他的哲学影响无数人,如“买入优秀公司并长期持有”。此次谢幕信强化这一遗产,提醒世人:成功源于幸运、努力与感恩。未来,伯克希尔在阿贝尔领导下将继续前行,巴菲特的智慧通过信件永存。作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净资产超1300亿美元),巴菲特此次加速赠与是其慈善承诺的延续。

在当下全球经济动荡中,这封信如强心针。面对股市波动与地缘风险,巴菲特提醒:“我们的股价将继续反复无常地波动,偶尔会下跌50%左右……不必绝望,美国终将复苏。”他的乐观源于对美国的信仰:“感谢美国,它为你提供了最大可能的机遇。但这个国家在分配回报时,不可避免的既反复无常,有时又显得贪婪。”

总之,巴菲特的谢幕信不仅是退休宣言,更是人生总结。它激励人们反思幸运、珍惜故土、追求自我提升与善良实践。正如他所说:“写下这些文字的我,曾无数次轻率行事,犯过许多错误,但幸运地从一些了不起的朋友身上学会了如何做得更好,尽管离完美仍有距离。”这或许是巴菲特留给世界的最后金句,值得铭记。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