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图片来源: 公用领域薛剑X平台)
【看中国2025年11月15日讯】(看中国记者尹华综合报道)近年来,台海局势持续紧张,中共在外交与军事领域的动作频频,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25年11月,中共通过一系列内外动作,展现出在台海问题上的强硬姿态与战略布局。从大阪总领事薛剑的“斩首论”到《解放军报》的“越往后越严”口号,再到新华社连发三篇“中台文”宣传文章,中共似乎正在为可能的台海冲突进行全方位的思想、制度与舆论准备。这些动作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意图?
外交战狼:大阪“斩首论”的试探与动员
11月8日深夜,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在社交媒体X上转发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关于台海局势的言论,并配文称,若日本武力介入台海,中国将对日本实施“斩首级打击”。此言论引发日本政坛与舆论强烈反弹,日本国会议员要求将其列为“不受欢迎人物”,内阁官房长官称其“极其不妥”,外务省向北京抗议,要求删除帖子。然而,薛剑的帖子虽被删除,却未见其公开道歉或中共官方对其进行处理。
江峰认为,薛剑的“斩首论”并非个人失言,而是中共外交系统的一次试探与动员手段,旨在测试日本及西方的反应强度与底线。他指出,中共未公开切割薛剑的言论,也未进行危机公关,表明战狼外交是精心设计的工具。薛剑的强硬表态对外威慑日本,对内安抚民族主义情绪,对上则是向高层展示政治忠诚,形同“政治投名状”。江峰强调,中共通过战狼喊话收集情报,为未来可能的冲突预案积累数据,例如日本“抗议但未驱逐”、美国“谴责但未制裁”的反应模式。
军事整肃:“越往后越严”的刀锋指向何方?
与外交战狼的“嘴上之刀”相对应,中共军内的“手里之刀”更加锋利。11月11日,《解放军报》头版刊文,提出“严于地方、高于地方、走在全党前列、越往后越严”的新口号,点名何卫东、苗华两位军方高官,暗示军队反腐将进入新一轮高强度阶段。次日,《人民日报》刊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的署名文章,提出2027年、2035年及本世纪中叶的军队现代化“三步走”目标,强调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需求。
- 反腐升级:军队成“实验田”
**江峰观点**:江峰解读《解放军报》的文章,认为“越往后越严”是中共对军内各级军官的心理震慑,形同“慢性判决”。他指出,文章提到何卫东、苗华的落马只是“开头”,后续清洗将波及更高级别,军队被定位为反腐的“实验田”。江峰强调,军队反腐比地方更严格,因军队腐败可能导致战时指挥链断裂、武器失控等致命后果,中共需确保枪杆子绝对忠诚。
**分析**:军队作为中共政权的核心支柱,其忠诚度直接关系到政权稳定。江峰的“实验田”比喻准确反映了中共将军队作为整肃先行者的意图。通过高调反腐,中共不仅清除潜在风险,也为后续改革铺平道路。
- 现代化目标:清洗与转型并行
江峰分析张又侠的文章,认为“三步走”目标(2027年拉齐基础战力、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一张责任状与时间表,任何未达标的领域都可能成为问责理由。他指出,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目标要求军队从传统阅兵式军头向算法、数据驱动的现代军官转型。清洗对象包括三类:不懂算法的传统军头、擅长汇报的“PPT军官”、以及预备“替罪羊”。他认为,“越往后越严”为清洗“不适应智能化战争”的人员提供了政治包装。
张又侠文章中反复提及“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反映了中共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深刻认知。江峰对清洗对象的分类精准,传统军头与中层“PPT军官”确实可能因技术落后而成为改革阻力。责任状式的目标设定,也为未来问责提供了制度依据。
舆论宣传:“中台文”文章的统战与误导
11月26日至28日,新华社连续发表三篇署名“中台文”的文章,宣扬“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声称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文章内容包括:将台湾问题归咎于“民族弱乱”与美国干预;吹嘘大陆经济、科技与军事实力;呼吁两岸谈判“合理的一国两制方案”,承诺尊重台湾现有制度并赋予高度自治。
明居正认为,“中台文”文章由中央台办或对台工作小组操刀,显示其官方背景与高规格。他指出,文章存在严重偏颇与误导,偷换概念掩盖中共自身责任,夸大大陆成就,忽视经济数据水分与社会问题。明居正强调,“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失败证明其不可信,台湾若接受此方案,无异于放弃民主与自由,换取专制与压迫。他直言:“你要我拿自由换暴政,白痴才换。”
江峰指出,“中台文”文章是中共对内转移焦点、对外反击国际支持台湾的策略。他认为,中共通过渲染“台独威胁”与悬赏台湾网红,动员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为可能的冲突预热。
对于中共采取的内外兼修的宣传策略,明居正指出,中共宣传的目的是双重的:对外反击国际社会对台湾的支持,塑造“统一不可阻挡”的形象;对内转移经济下滑、失业激增等国内压力的视线。他认为,中共试图分化台湾内部,诱导部分民众对“一国两制”产生幻想,但台湾的民主成就与香港教训让多数人保持警惕。
江峰进一步提到,中共的宣传不仅针对台湾,还可能反噬大陆内部。他警告,悬赏通告等动作可能演变为社会监控与打压的工具,构成指向普通民众的“第三把刀”。
中共的“里外两把刀”指向何方?
江峰提出,中共的“里外两把刀”策略体现了对内整肃与对外威慑的双重逻辑。外交战狼的“嘴上之刀”(如薛剑的“斩首论”)与舆论宣传,旨在试探西方底线、威慑日本与美国;军内整肃的“手里之刀”(反腐与现代化改革)与悬赏通告,则是对内清除风险、动员民族主义情绪。他警告,中共的“第三把刀”——针对社会的控制措施,可能反噬大陆内部。
明居正聚焦台湾的应对策略,认为台湾应坚持民主制度、凝聚民意、增强国防,以抵御中共的统战与军事压力。他强调,台湾的成就与自信是对中共宣传最好的回应,呼吁民众认清“一国两制”的欺骗本质。
江峰的“两把刀”框架从宏观战略角度揭示了中共的内外联动策略,而明居正则从台湾视角提供了具体的应对建议。中共的战狼外交、军队整肃与舆论宣传,显示其为可能的台海冲突进行全方位准备。然而,内部经济与社会问题可能限制其行动空间,外部的强硬姿态也可能加剧国际孤立。
未来展望
中共在台海问题上的系列动作,显示出其为可能的冲突进行思想、制度与舆论准备。江峰认为,战狼外交与军内整肃是“里外两把刀”,旨在威慑外部、整顿内部,并可能衍生出针对社会的“第三把刀”。明居正则强调,台湾应以民主自信与团结抵御中共的统战与压力。
国际社会需密切关注中共在台海的动向,强化对台湾的支持,做好应对突发事态的准备。台湾则需坚定捍卫民主制度,凝聚民意,增强国防实力。正如明居正所言:“台湾的成就与自信,是对中共最好的回应。”台海局势的未来走向,仍充满变数,中共的“里外两把刀”究竟会砍向何方,答案将在博弈中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