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取消对美国出口镓、锗和锑的禁令,并暂缓执行10月起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5年11月21日讯】(看中国记者路克编译/综合)路透社报道,中国近日宣布将进一步扩大美国企业在华投资的渠道,尤其是服务业领域的开放度提升。此举正值中美双方在经历一年多紧张摩擦后重启对话之际。此前,美国基于301条款调查暂缓了对中方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惩罚性措施,中国也同步暂停相关港口费以及对韩华海洋美国子公司的制裁。
中国还调整了毒品前体化学品监管目录,并要求部分化学品出口至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时须取得官方许可证。知情人士表示,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近期访华,与中方讨论包括芬太尼在内的跨国执法合作。观察人士认为,这些进展显示川普(特朗普)政府持续推动中国在美国关切议题上采取更实质的调整。
与此同时,北京取消对美国出口镓、锗和锑的禁令,并暂缓执行10月起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改以新的许可机制维持供应链运作。此类稀土措施此前一度是中方反制的核心工具之一,中方的阶段性放松被视为对双方达成休战协议的积极回应。
中国自11月10日起恢复三家美国公司的大豆进口许可证,并取消对美国原木进口的禁令,同时小规模采购美国小麦、高粱和大豆等产品。
中国宣布暂缓加征最高15%的报复性关税,将税率回落至10%,以回应川普启动的“解放日”关税。部分美国商品,如大豆,仍维持13%税率,但北京放宽了对美国光纤相关产品的限制。
这些政策调整出现在10月30日川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举行的重要会晤之后。双方宣布一项一年期的贸易休战框架,核心内容包括:中国恢复美国大豆采购、放宽稀土出口限制,加强芬太尼治理;美国则同意降低部分关税,并推迟一年实施更严格的中企技术限制措施。
外交分析人士指出,这代表川普将“高压关税策略”转化为可谈判筹码,换取北京在长期争议议题上的具体让步。
休战的复杂现实与川普的谈判策略
《时代》(Time)报道称,虽然川普与习近平都对韩国会晤成果给予积极评价,但休战并非简单的“回到起点”,而是进入一个双方策略更加精细化的阶段。
报道指出,关键转折发生在今年4月,当时川普短暂将对华关税提升至145%,以极高压手段迫使全球制造商重新布局其供应链。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形容该关税“几乎等于禁运”。尽管短期冲击引发市场波动,但川普的策略成功向北京传递了美国对供应链安全的决心,也让中方意识到美方愿意付出高代价推动议程。
《时代》认为,中国随后对稀土与关键矿产采取强势反制,但北京在本轮休战前的调整显示,川普的压力确实促使中国重新审视这些工具的使用边界。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坦言稀土管制一度影响生产,但他也承认供应链正在出现新的全球布局趋势。
川普在10月30日会晤前承认,100%关税难以长期维持,但其战略价值已实现:让北京回到谈判桌,并在川普关注的三大核心议题——芬太尼、农产品及稀土供应链——做出更实际的调整。
报道指出,“北京在关键矿产上确有优势,但川普也清楚地以关税逼近极限,迫使中国正视美国的长期筹码,包括科技管制与美元主导权。双方都不愿贸然升级,因此选择休战窗口。”
美国的下一步:摆脱对华依赖与川普的结构性目标
《时代》分析,美国目前面临的长期挑战并未因休战而消失,包括关键矿产供应链不足、部分产业对中国依赖度较高等问题。但报道也强调,川普政府已明显把供应链安全作为核心国策之一,通过推动MP Materials、Vulcan Elements及澳大利亚、东南亚的合作项目来分散风险。
专家指出,即使这些项目需要3–5年才能升级到足以替代中国,美国已经在战略设计上迈出关键一步,而川普的高压谈判迫使北京提前暴露自身最敏感的工具——稀土管理权。这样一来,美国能够更精准地规划产业与安全战略。
北京也在观察美国是否会在休战期内大规模推进供应链转型、是否能巩固与盟友的关系,以及在必要时是否会动用更强的金融威慑措施。
川普尚未对中国大型企业动用“美元级制裁”,这一点被《时代》视为“仍保留巨大上行动能的战略空间”。
川普以关税压力换取北京的政策性让步,使美国获得了供应链调整的窗口期。 未来一年中美关系仍将是一场结构性竞争。
双方是否能借此建立更稳定的贸易机制,仍取决于美国国内产业重建速度,以及北京是否愿意在长期议题上保持务实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