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11日,广东省珠海市一辆汽车冲撞現场造成数十人死亡。(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11月24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木子综合报导)今年数月以来,中国大陆多起死伤事故消息,官方通报严重滞后,一些事故甚至往往是先引发舆情之后,当局“不得已”才发布通报。有学者批评“掩人耳目之意昭然若揭”。还有律师直指当局先考虑社会维稳,“更多的是被完美的隐藏下去”。
中国多起死伤事故消息迟报 学者:掩人耳目之意昭然若揭
《联合早报》消息,今年4月以来,中国引起全国关注的公共安全死伤事件中,至少10起的首次通报时间是在事发2天后。一些事故更是在事发超过10天后,在外省媒体引述知情人士和网民爆料报道后,当局才发布通报。
中国江苏省启东市和湖北省十堰市,10月下旬先后发生景区观光车坠海和小学外撞人事件,分别造成4人遇难和1死4重伤。两地官方分别在事发8天和3天后的深夜,才首次对外通报事故,一时舆论哗然。
启东这起坠海事故在官方通报前就已在网络上流传多日,湖南媒体《潇湘晨报》曾向启东多个政府部门求证,得到的回应是“不清楚”“不知道”“等通报”等。
曾任职中共央级官媒高层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曹林,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撰文称,“半夜鸡叫,必有蹊跷”,他认为启东选在夜深人静的凌晨通报,是“迟报”和“掩报”,“掩人耳目之意昭然若揭”。
曹林撰文说:“无法理解在⼀个信息如此透明、技术如此发达、通报渠道如此宽⼴的时代,这么大的事竟然八天后,才在媒体倒逼下很不情愿地发了个通报,缺乏对公众知情的尊重。”
官方被舆情倒逼才发通报 律师:更多的是被完美的隐藏下去
今年以来,中国也有多例被异地媒体和舆论倒逼、姗姗来迟的公共安全事故通报。比如,湖北十堰一小学附近在10月22日放学时段发生汽车冲撞小学生事件,引发舆论沸腾。当地警方最终于10月25日凌晨2时许对外通报。
一些地方事故官方通报迟到更久。9月导致3名保洁员死亡的浙江绍兴地铁撞人事故,与广东东莞5月下旬致5人死亡的汽车坠桥事故,分别在河南和上海媒体事隔10日后的报道“倒逼”后,当地官方才进行了首次通报。
报导指,一位长期关注中国社会事件、要求匿名的律师指出,据规定,官方通报的时限“基本是在24小时”,正常情况下超过时限意味着违反中央规定,但是其中又存在模糊地带,“什么是舆情,什么东西需要通报,这就是有空间的,不是很具体”。
该律师直言,通报迟到的底层逻辑还是“瞒报”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发就没人知道没人管,把声音压下去,上面就不知道了。(他们)害怕影响一系列的东西,比如升迁、评文明奖等。”该律师补充道:“实际上我们看到一次的时候,很可能有更多的是被完美隐藏下去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治理研究院今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发现,2020年以来42起引起中国公众广泛讨论的突发公共事件中,有45%的官方通报是在事发逾24小时后才发出。
原中国律师:多长时间发通报,当局参考社会维稳需要
旅居日本的原中国刑辩律师伍雷告诉联合早报,中国有工业生产事故、群体性事件,“甚至有党和政府不喜欢的那种事件”,事件性质的划分非常复杂,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多长时间内通报,考虑标准要参考社会维稳需要。
伍雷说,但又有规定称应“及时”回应关切,“似乎又承认实际上政府是有这个义务的”。伍雷认为,中国的通报不是为了回应外界关切,而是“引导舆论”。
伍雷观察到,官方通报经常使用“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传谣”等措辞,透露出明显的维稳用意。他认为,中国“社会矛盾已非常尖锐”,而当局近年对社会事件已形成熟练维稳措施,这包括对媒体、当事人的管控等。
对此,网民纷纷评论:“民主国家发生灾难,救护车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专制政权发生灾难,信号屏蔽车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延迟的这几天里政府在做什么?”“它们从来不敢公布遇难者名单。不然人数对不上,家属会揭发它们造假。”“中国自称的安全都是靠隐瞒事故的自我欺骗。”
众所周知,中共官方对于恶性事件的通报内容,遭民间质疑指责已司空见惯,不仅是通报迟发的问题,而是民间普遍质疑通报内容“造假”的问题。这也正好符合中共假、恶、斗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