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的上海。(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现实地讲,我觉得改革就是:谁有本事,谁就从国家那里捞一块。”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有一句话长年被学界引用,却鲜少被主流媒体完整解读——它出自邓小平长子、长期主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邓朴方,不仅口吻直白狂妄,还是典型的体制内权贵视角。
这不是网络爆料,也不是近年自媒体的渲染,而是体改派核心智囊陈一谘的口述,由记者杨继绳整理,收录于《进出中组部》序言。在研究中国改革史的学界,它早已是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材料。
体制内顶层大实话
根据口述来源,这段谈话发生于1980年代末的政策研讨场合,属于体改委系统的“内部座谈”,非公开的会议。出席者有陈一谘及体改研究人员,邓朴方代表邓家、政策意见参考对象的身分在场。
背景是当时中国经济的改革已从初期“摸着石头过河”进入“大规模利益重组”阶段,正在推动国企放权让利、承包制试验、计划部门与部委利益的调整、市场化初期的“政策窗口红利”,地方政府正透过“改革”创造财政收入,然而这些都牵涉庞大的利益重新排列。
陈一谘回忆,他正在向邓朴方解释改革的制度难题,内容涉及利益再分配、部门阻力、国家资源的权力化、政策缝隙所形成的新财富圈层等复杂议题.......讲到一半,邓朴方打断了陈一谘。
被引用数十年的邓式“改革”
根据杨继绳记录,邓朴方说:“你们讲得太复杂了。现实地讲,改革就是:谁有本事,谁就从国家那里捞一块。”
其语气自然的像是“讲常识”,这番话在当时的场景中格外震撼,因为它把许多避而不谈的真相用一句话拆穿了。
这番话是太子党从内部视角说出的大实话:改革不是理想,而是资源重分配。改革不是抽象理念、改革不是纯经济技术,是一场“资源从国家向新权力者溢出的竞赛”。
它陈述了一个体制内你我尽知但对外却不愿承认的事实:改革的核心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谁能掌握政策资讯、权力渠道、部门关系,谁就能抢到改革红利的最大份额。这就解释了为何所谓的“改革”只能带来中共式“官商混合”、为何中共领头经济改革后,全中国各地迅速出现了各种乱象:地方政府财政靠土地、靠招商、靠特批;政策窗口成为暴富入口;领导子女、部委窗口成为“特殊”人士。
来自体制深处的视角 邓朴方戳破了一切政治口号
共产国家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库,中共式经济改革打开了闸门。谁站在闸门近处,谁拿得快;谁掌权,谁就能先伸手。因此中共权贵阶层是拥有背景、位置、关系、政策缝隙的“特殊”群体,其余中国人只能永远待在低层......邓朴方的话只是毫不掩饰地说出中共体制实际的运作方式而已。
纵然学界喜欢讨探为何制度改革越推越难?为何利益集团越来越强?为何贪腐与改革并生?为何官商勾连与市场经济同时成长?但邓朴方的大实话,早就给出了答案:中共是经济改革就是把国家的利益“释放”给能接住的人,国企改制过程形成新的财富寡头,而这就是中共式的权贵经济学。
邓朴方身为邓小平之子,并非经济学家,也非理论家。但他的一句话,在改革研究领域中获得了意外的重量。因为它戳破了一切政治口号,留下了一个最简洁的中共式公式:改革等于利益再分配,而利益再分配也等于谁能伸手,谁就能得到,如此而已。官媒成天宣传的空话、套话、假话,只能骗骗只爱中共、不爱中国的愚昧小粉红罢了。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