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2025年11月26日,香港大埔區宏福苑發生大火,濃煙滾滾,火焰熊熊。(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11月28日讯】(看中国记者肖然采访报道)11月26日(周三)下午,香港新界「大埔宏福苑」7棟大廈被大火吞沒多,浓烟滚滚,数百名居民被迫撤离。截至11月28日下午3点,已確認128人死亡,其中一名是消防員,兩人是印尼幫傭,另有76人傷。約200人情況不明,包括89人未能辨認遺體。这场毁灭性大火也牵动无数海外港人。香港议会议长姜嘉伟指出,真正的问题并不在焚烧源头,而是在整个制度上的结构性失灵。
消防處表示,28日早10時18分完成滅火救援及搜救。據信火勢是從建築物外部的竹製鷹架蔓延開,火勢迅速蔓延,下午6點22分火警升至5級最高级别。香港消防局共出動2311人,12名消防員受傷。
全港誌哀3日 港府抓捕8人
现场温度长时间过高,外墙与棚架持续坍落,消防队一度难以靠近火场。消防局指出,这可能是近代香港最致命的大火之一,可能超越一九九六年嘉利大厦四十一人死亡的纪录。
廉政公署表示,就「大埔宏福苑」的大維修工程可能涉及貪污成立專案小組,並展開全面調查,今日(28日)在多區先後拘捕8名人士,其中4人分別為宏福苑大維修工程顧問公司的兩名董事,以及兩名負責監督有關工程的項目經理;另外3人為棚架工程分判商,餘下一人為中間人。
香港政府新聞處表示,29日上午8時,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聯同主要官員、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及公務員在政府總部默哀3分鐘,沉痛哀悼在大埔火災不幸罹難的人。
自11月29日至12月1日,香港所有政府建築物及設施的國旗及區旗均下半旗誌哀。期間民政事務總署於18區設置弔唁處,市民可簽署弔唁冊,以表達對罹難者的哀悼。
目前约三十万加拿大公民居住在香港,事件牵动不少定居加拿大的港人移民,他们想起九六年嘉利大厦大火的创伤记忆。
加拿大温哥华的前立法会议员陈伟业说,他查看影像时心情十分沉重。他指出,香港高层大厦多年欠缺自动喷水系统,隐患从未解决。
港加联会长黄冠能告诉《看中国》,此次事件凸显香港与大陆的情况越发相似,如贪污围标、偷工减料、牟取暴利。“最卖力协助业主反抗围标的正是民主派议员,最关注安全标准的也是民主派议员。如今民主派骨干不是成为政治犯,就是流亡,敢言的传媒都不复存在。愿意提出问题的人,在国安当前都是被解决的对象。好像一切平静,但一出事就是大惨剧。”他说。
移民加拿大多年的港人黄德文在接受《看中国》访问时也强调,这次灾难暴露了香港工程制度与建材验证的深层问题。他说,大陆工程产品的安全标准与实际质素往往出现巨大落差。“中国公司的产品及验证,你信一成都会双目失明。卖家造假验证,买家明知,但贪便宜照买、照用。”
火势为何如此迅速 外墙建材与防尘网成疑点
官方初步说法指出,起火点与外墙维修工程使用的棚架与防尘网有关,但外界普遍质疑火势蔓延速度异常。
香港议会议长姜嘉伟告诉《看中国》,多项可能被忽视的元素才是火势失控的关键。他认为工程使用的防尘网属低质材料,不具阻燃性,甚至燃烧时会释出大量毒烟,使火势沿外墙更快扩散。
外墙建材也被点名为问题来源。他说,部分“纸皮石”疑似为内地廉价版本,不具备传统英治年代建材的阻火能力。
移民加拿大多年的港人黄德文亦同意这一点。他指出,真正易燃的并非竹棚,而是普遍使用的尼龙防护网。“竹枝本身不是易燃危险品,尼龙网才是。再加上工地缺乏纪律、缺乏监督,工人随意吸烟,这才是肇事主因。”他批评,大陆舆论趁机炒作“淘汰竹棚、改用金属架”,其实是借题发挥、突显所谓技术优越感,但并未面对真正的安全问题。
维修工程透明度长期不足 法团权力结构引爆矛盾
姜嘉伟指出,真正的问题并不在焚烧源头,而是在整个制度上的结构性失灵,是一连串人为选择叠加成的必然结果。
官方尚未公布引燃点,但姜嘉伟强调,真正关键不在点燃原因,而在材料本身:“那块防尘网没有阻燃力,在香港的法规里只有在无人居住、远离民居的工地才可以用这种便宜的网。”
但这次工程是在民居里,是住宅群之间。他补充说:“这种防尘网是石油副产品,一旦燃烧,烟雾有毒。他们把本来只能在空旷新地盘用的东西放到居民楼里,这是违法的。”
姜嘉伟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承办工程的是中资背景公司,用的劳工是来自中国的,用的物料也来自中国,包括那种纸皮石。”
过去港英时期的纸皮石耐火性强,但如今外墙被烧得像纸一样。“这次大厦外墙贴的新纸皮石全部烧光。这些来自内地的劣质材料在国内也一样,一遇火就从底烧到顶,完全没有防火能力。防尘网先烧,再一路烧上去烧到纸皮石,所以才烧这么久。”这不是材料问题,是供应链选择的问题。
工程为何会落到这样的公司手上?姜嘉伟给出解释:“现在业主立案法团都是爱国爱港的人才能当选。他们当然会让这些中资公司中标,用更贵的价钱做更差的事情。”在香港,外墙维修的钱来自住户长期缴交的管理费。谁能动用这笔钱,谁就能决定工程走向。当法团被政治力量掌控,工程质量就变成牺牲品。
黄德文也指出,香港不少大型屋苑的工程承办商背景复杂,与政治力量牵连紧密。“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他提到,宏福苑的立案法团曾聘请民建联议员作顾问,而承办工程的宏业公司股东中更包括中国政协委员。他认为,这种既得利益关系使工程质量问题失去监督。
他批评,在中共体制下,真正的自治从来不存在。“共产党说的自治、自由只是口号。遇到投诉不会处理,甚至会打击投诉者,因为只要真正处理所有矛盾,那就会动到权贵们的利益。”
质疑救援中的异常 监管缺失与“官商勾结”
姜嘉伟质疑,港府在灾难初期可能延误了应对。他指出一个许多人忽视的重要细节:“为什么这次火灾有内地的消防车和救护车?香港跟内地的通讯系统、登记流程都不一样,他们来是干嘛?能把病人送去哪?”他说,“如果香港人慢慢接受内地救援车辆来香港,那火灾器官的风险不就更高了吗?”
他还注意到异常,如大火开始时没有警钟;飞行服务队没投水弹,只做灯光照明;某些救援手段明显被限制。“这次的救援很奇怪,像是收到了某些指示。” 这些都需要当局作出解释。
姜嘉伟透露,这不是第一次有人投诉。他说:“十年前潘卓云先生已经在投诉防尘网的问题了,市民也不断拍影片给相关部门,但全部不理。”
他认为原因很明显:“这当中涉及官商勾结。香港没有灵魂了。所有部门只围绕一个东西,就是维稳。”
火灾后,中港官方与媒体开始把矛头指向竹架。但姜嘉伟认为这是明显的甩锅:“香港竹架是世界遗产项目,它的柔韧性和防火性都很高。你看火烧完,大厦都焦黑了,竹架反而还在。他们只是想甩锅。如果将来把竹架定为非法构筑物,那金属外墙材料又是由谁提供?还是内地公司。”
灾后香港的未来
姜嘉伟还呼吁港府公布真实死亡数字,有市民根据“黑箱车”(指运送遗体的车辆)计算罹难人数,他呼吁市民要将真实数字记录下来,将来呈交国际社会。
他坦言,如果这场灾难成为民众觉醒的转折点,国际社会本身已经高度关注:“如果香港人准备好起义,这个旗号是名正言顺,因为这不是天灾,是纯粹的人祸。”
但他也强调:“是否准备好是关键。如果没有准备,这就会变成香港人的集体伤痕。”
无论如何,他认为香港议会必须公开讨论此次大火,并向国际社会发出真实报告。
火灾调查仍在进行,但社会对制度的信任已经跌到谷底。
居民想知道:为什么劣质建材能在住宅区使用?为什么监管多年失效?为什么警钟不响?为什么救援程序改变?
海外港人则问:香港是否还能维持原有的制度精神?是否还能保障市民最基本的安全?
姜嘉伟的一句话,也许最能总结这场灾难:“这不是一次意外,是很多人一起选择不负责任。”
人们期待的是清楚、负责任的交代,而不只是冰冷的数字。香港是否还能守住安全与制度的底线,切实的实行灾后改革,各界都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