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院士增選拷問科學家良心

發表:2001-12-09 21:0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2月9日,是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之日。今年是新世紀第一年,在中國科技競爭力名次再度急劇下降且學術腐敗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兩院院士增選引起了萬眾矚目。中國能否選出真正代表國家水準、能夠推動中國走向富強的院士?

當院士如同考狀元

要說起來,兩院院士的稱號非同凡響,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具有崇高的榮譽和學術上的權威性,代表著中國科技隊伍的水平和聲譽,是科學家的終身榮譽。以前,中科院僅有學部委員,1994年,國務院才決定改稱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則是國家設立的工程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選舉院士的標準和條件是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作出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高級工程師、研究員、教授或具有同等職稱的專家。

當選院士,風光一時,可以申請到重大項目資金,參與更多國際交流,進而到中南海舉辦講座,甚至有的小行星也能以院士來命名,因此,自然競爭激烈。

一位68歲的工程院院士候選人講,多年來他已屢次申請,均不成功。此人是我國資深專家,曾領導課題組攻關,著作頗豐。他感嘆:「當院士太難了,使人想起以前的考狀元。」

「書獃子」熱衷「搞公關」

競爭的激烈,使今年院士增選表現出更強的市場經濟特點。隨著增選進入關鍵性公示階段,科學家們一改過去的「被動宣傳」為「主動宣傳」,紛紛花錢在圈內媒體上爭相露臉,以期提高知名度,為當選鋪下基石。

據悉,經過資格審查,今年夠資格的兩院院士候選人超過1000人,而增選名額只有100多人,候選人與名額比例達到8.56:1,為歷史最高。

據一家全國性科技報的編輯透露,最近,來自科學家的宣傳費成為該報廣告收入中新的增長點。這些科學家多半是今年兩院院士的候選人,刊載的文章一般以訪談或個人成果匯報的形式出現。

據瞭解,一向淡泊名利的科學家突然熱衷於見報,其主要動力還是來自單位。對於科研單位來說,能「湧現」出院士,既可為單位增光,也將在經費申請和項目申請方面獲益不少。因此,他們頻頻向媒體展開攻勢,就不難理解了。

這後面,有「酒好也要勤吆喝」的意思,但是,也使人擔心出現腐敗。

候選人頻玩「小動作」

這種擔憂不是空穴來風。在1999年院士增選活動中,就曾出現個別候選人和候選人所在單位向院士贈送紀念品的行為,顯露出增選中存在不正之風。

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潘家錚介紹,不正之風的具體表現一是行政上的干預,主要指政府部門或單位的干預;二是個人或單位送禮。其中寫信,送材料,登門拜訪,送鮮花水果的事情比較多,送錢和首飾的比較少,小禮品也有。

潘副院長強調:「無論哪種形式都是不合法的。」

1999年增選工作中曾暴露出兩起事件:一起是當候選人還在國外時,其所在單位就擅自送給院士貴重的首飾,經研究後工程院取消了他的候選資格,並對該單位進行了嚴肅的批評。還有一起是候選人個人在其博士研究生的建議下,向院士送一些不值錢的小禮品;儘管此人的提名已在學部通過,只是未正式宣布,但工程院道德委員會開會一致通過,認為他不能當選院士,在隨後的主席團會議上,多數院士認為他不能當選。結果此人雖然已經當選為院士,但最終還是被取消當年的當選資格。

但這僅是被發現的,那些沒有顯露的呢?

潘家錚副院長則告誡候選者:材料不要送給院士個人,它只會給候選者帶來負面影響。他說:「不要再搞小動作了!科學家還是要清清白白地做學問!要保持學術界的一方淨土!」

「賄選」背後是學術腐敗

據報導,目前的學術腐敗,花樣繁多,主要有如下幾種:

一是低水平重複。常常有人宣稱填補某某空白,其實,早就是國外幾十年前就解決的問題了。

二是粗製濫造。內容上粗製濫造,種類上五花八門,無奇不有,但大都是將現成資料顛來倒去,加減乘除。

三是泡沫學術。有的中青年人動不動就號稱出了三四十種書、發了二三百篇甚至三四百篇論文。山東某學院的一位副院長一年申報的所謂科研成果竟達「1300萬字」……這些靠盜取剽竊來的、或者是毫無建樹的所謂學術論文、專著,實際上差不多都是學術垃圾。

四是假冒偽劣。為了評高級職稱,一些人託人情,拉關係,甚至花錢僱人寫文章……山東某大學科社系有一位想評博導的人,拿別人在《光明日報》上發的文章換上自己的大名,複印多份,差一點弄假成真。

五是抄襲剽竊。這早已成了學術界最大的公害,有人稱之為「學術蝗禍」,氾濫之廣,已近法不治眾的地步,從小學生到科學家,無不暗中行之。有學者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大家都沒有羞恥感了。南京大學校長蔣樹聲教授在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小組會上指出:抄襲剽竊不治,學術將完。

六是評獎立項上的腐敗。大家都知道朝中有人好做官,評委會裡沒人,文章寫得再好,書出得再精也白搭。

七是一些在國外的學人,打著報效祖國的旗號回國來騙。明明是不值什麼錢的一般產品,卻吹成「在世界上獨一無二」,意在弄花官員眼,騙到大錢;明明已被國外科學家給以否定的「核酸」,卻拿回國做商業炒作,在報刊上做貌似艱深的解釋……

這些問題的產生,除了道德淪喪,還有複雜的社會原因,有的也很難一板子全部打在科學家的頭上。解決起來,恐非一日之功。

時代呼喚高質量科學家

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競爭力報告》,1999年度中國的科技競爭力排名從上一年度的第13位大幅下降至25位。2000年報告,中國科技競爭力排名再次下滑,由25位降至第28位。

中國科學研究的產出、高新技術產業的競爭力都落後於其他一些發達國家。中國自有知識產權少,技術環境在亞洲國家尚處於中下水平,不少行業技術裝備和產品開發水平與國際水平相差至少2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金周英稱,1998年中國R&D經費佔GDP的比例僅為0.69%,每百萬個勞動力中從事R&D活動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所佔比例,平均低於發達國家幾十個百分點,處於較低水平。

由於中國目前科學研究布局仍以物理學為主,醫學、生物學等新興生物技術相對滯後,所以,中國科學研究的產出、高新技術產業的競爭力都落後於其他一些發達國家。

科技競爭力狀況由多種因素決定,但是,中國科技人才流失嚴重、水平參差不齊,確是制約中國科技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障礙。這也是人們關注兩院院士增選的另一重要原因。

(千龍新聞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