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良知靠不住時

作者:吳志雄 發表:2001-12-23 23:0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河南省新鄉市一位農民的150畝棉田絕收了,儘管他種下的是比普通棉種價格高出一倍的「抗蟲棉」種子。相鄰的棉田喜獲豐收,種下的卻是普通的棉種。具有諷刺意味的是,150畝棉田絕收的原因恰恰是蟲害!農民請來中國農科院和河南省農科院的專家,鑑定發現「抗蟲棉」種子根本不抗蟲。不過,種子銷售單位縣種子站也從河南省農科院請來專家,得出的結論卻說絕收是因為管理不善,還說抗蟲棉不等於無蟲棉。

究竟是不是因為種子的問題?同樣是專家,甚至同為河南省農科院的專家,卻作出了完全不同的結論,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對此 ,有識之士呼籲,現在是市場經濟,在金錢面前,我們的專家、學者應當正確扮演自己的角色,不能誰出錢就為誰說話。

其實,類似的新聞,我們早已聽過。在商業廣告中,在產品鑑定中,在資質評估中,一些專家、學者在物慾面前,堅守不住自己的科學良知和獨立品格,成了一些人利用的「工具」!科學精神是具有獨立性、前瞻性和創造性的,是不容任何世俗和功利玷污的。科學一旦淪為世俗和功利的「婢女」,就已喪失了科學的尊嚴和權威。專家、學者作為科學的代言人,之所以為社會所敬重,既源於其自身淵博的學識,更源於其追求真理、捍衛科學的高尚精神和獨立品格。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專家、學者的聲音正越來越受到重視和尊崇。不為別的,就為他們的聲音代表的是科學的聲音,而科學正是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從這種意義上說,當專家、學者喪失科學良知,淪為了金錢的「奴隸」時,這不僅是科學的悲哀,更是社會的悲哀!

也許有人說,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是唯一目標。科學要轉化為應用成果,產生效益,當然可以與商業聯姻,為商業服務。這固然有道理,但是,科學的應用必須以格守科學精神為前提,站在堅守道德良知、維護公平正義和推動社會進步的立場來進行,而不是將科學淪落為金錢的「奴隸」,為金錢說話,讓銅臭湮滅科學的良知和品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