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棟:「共產黨領導了抗日戰爭」不是事實

發表:2003-08-09 22:4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說共產黨領導了抗日戰爭是違反事實

  現在的青年人對五、六十年前的歷史認識很模糊,以為97年收回香港就是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抗戰勝利就是靠美國兩個原子彈;抗日戰爭就只有平型關戰役。事實上中國人民是付出了巨大、慘重的代價,才得以廢除自鴉片戰爭起長達百年的各種不平等條約。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共有大小戰爭四萬幾千次。在戰場上犧牲的中國戰士達7百萬,直接或間接死亡的國民達三千萬,受損的城市幾百個,財物損失數不勝數。

  抗日戰爭最關鍵的二十二次大會戰都由國民政府領導,尤以淞滬大會戰的戰略上的意義、殲敵之多以及其戰事的慘烈居20多次大會戰之首。

  1937年8月1日日本人拿下了天津,13日日軍動用了最精銳的20萬部隊進攻上海,宣稱要在3個月內滅亡中國。國民政府也集結了30萬國軍,決策死守上海三個月,以粉碎了日本三個月之內彈滅亡中國的計畫,打擊侵略者的氣焰!

  對於這場戰爭,英國的軍事家稱其殘酷、勇猛、堅忍是世界戰爭史上罕見的,日本媒體則用「人肉磨坊」來形容其慘烈。結果是國軍如期死守三個多月,打破了日本速戰速決的夢想後,於11月底撤出上海。

  撤退時是還有一段特別悲壯的故事。為了掩護全軍撤退,國軍88師的團副謝晉元率領所部八百人死守上海閘北的四行倉庫,從10月27日下午至31日凌晨血戰四晝夜,共擊退日軍六次進攻。就在戰鬥進行得最激烈的28日午夜,女童子軍楊慧敏小姐冒著生命危險夜渡蘇州河,將一面國旗獻給八百壯士。

  當時日本已經攻下上海,到處都是侵略者的太陽旗,突然看到四行倉庫樓頂上飄揚著醒目的中華民國國旗。日軍發現這面國旗後,再次向四行倉庫發動瘋狂的進攻,用機槍並出動飛機低飛向國旗掃射,八百壯士狠狠消滅敵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護了國旗。直到任務完成後撤退。一面中國旗升起在淪陷後的上海市區,這一消息當即由媒介傳遍全中國、全世界,「八百壯士」英雄事跡轟動中外。

  除了淞滬、長沙、武漢等22場與日軍正面相交、硬拚硬的大會戰主要是由國民政府領導的。之外,還有很多比較小的戰役包括了中共領導的平型關戰役。平型關戰役是由林彪率領的115師在37年9月打響的,殲滅日軍一千多人,這是一場游擊戰的勝仗。這場戰役對整個抗日形勢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與其它的大會戰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抗日之初國共兩黨還是比較合作的,但是1941年1月17日中共葉挺的
四軍突然叛變,國共破裂。當時正值抗日戰事最嚴峻的關頭,可見共產黨並沒有誠意抗日。而且中共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以對抗國民政府,把所有正面的、硬對硬的戰爭推給國民政府軍,自己只打游擊戰。我們一方面不能全盤否認中共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但如果說抗日戰爭是由共產黨領導的,就像用平型關戰役來抹煞其它的大會戰一樣,絕對是違反事實的。

  *國民政府在西安事變之前已經準備抗日

  國民黨不是不想抗日,而是早在西安事變之前就一直積極準備抗日。當時普遍進行的國恥教育,從小學就開始教育國民不忘英國、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政府1934年推動的「新生活運動」,目的就是激策民族新精神,為抗日作準備。加之當時敵強我弱,中國軍備與日本裝備相差懸殊,原因是中華民國成立後北京一直是軍閥政權,1928年的北伐戰爭草草統一了全國,之後又有李宗仁,閻錫山、馮玉祥,以及中共各地蘇維埃政權的頻頻內戰,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國力。

  *張學良做了錯事而後悔

  西安事變張學良肯定是做了件錯事。究竟他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是出於公心還是像剛才那位聽眾提到的出於私心,除了張學良自己以外,最瞭解當時真相的應是宋美齡女士。但她閉口不提此事,我們也無從知曉。從張學良西安事變之後依舊跟著蔣介石,自願接受處分來看,張的為人十分正派,我相信他是後悔的。他在檀香山的時候,中共大力宣傳,要把他接回大陸東北,他執意不肯,可見他內心的愧疚。張到底是歷史的偉人還是歷史的罪人,將來一定會有公允的評價。


希望之聲(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