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因何而成功崛起:「大歷史觀」下的明治維新

作者:黎海波 陳澤文 發表:2005-01-10 17: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9世紀60年代,當東方一系列國家相繼沉淪的時候,處於東亞一隅的日本卻以明治維新的成功而崛起。這一現象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和思考。特別是明治維新緣何產生並得以成功的歷史因素,一時成為討論的焦點。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可以與中國近代史上之洋務運動、百日維新、清末新政等改革運動相比較,從中能窺見中日間的改革一敗一成的某些原因。關於這些因素,可大致總結如下:(1)德川幕府後期,資本主義因素在封建母體中孕育和成長;(2)國內社會階級關係力量對比的變化;(3)土地結構的差異性,使日本更容易傳統的束縛,走上革新、近代化的道路;(4)政府的腐敗,指導性政策的失誤等等。本文試圖以「大歷史觀」作為理論依據,「將歷史的基點推後好幾個世紀,以原始的目光重新檢討」[1](P272)整個江戶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狀況,從而探討日本在近代由落後到先進的某些 「長時段」原因(這裡的「長時段」並不是藉助於布羅代爾「長時段理論」,而是僅用來指一種長時間、遠距離的客觀視角)。所謂「大歷史觀」,是著名史家黃仁宇先生在綜合、歸納的研究方法上,通過對中外歷史特別是近世以來各國具體國情的深入考察後指出的:用「技術上的角度」來審察歷史,跳出具體大事的道德評判標準,「採取以長時間、遠距離,而尤以超過人身經驗的著眼研讀歷史」 〔2〕(p66),以看出「歷史發展的長期合理性」。最後,他指出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是各國都要達到「數目字管理」。縱覽明治維新之前的江戶時代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個領域,我們可以看出,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崛起,「表面上好像是短期突進,其實則是長時間的演變,最後出頭露面而已。」[1] (p276)

一、江戶時代幕藩統治政體的影響

1603年,德川家康在蕩平豐臣氏的殘餘勢力後,任「征夷大將軍」,在江戶設立了幕府。他根據日本社會多元化的具體國情,逐步在日本推行建立在封建領主土地制度基礎上的「由將軍的幕府和大名的藩國構成的封建統治制度」,〔3〕(p4)史稱「幕藩體制」。將軍將全國1/4強的土地合680萬石作為自己的轄地,稱為「天領」,且都是些肥沃的土地,又掌握著三大城市:江戶、大阪、京都,和唯一進行對外貿易的港口長崎,並擁有對商業的控制權、貨幣的鑄造權、採礦權,以及對全國最大的武裝部隊8萬多兵力的動用權。另外,幕府依據在「建幕」過程中貢獻程度和親疏關係將全國二百六十多個大名劃為「親藩」、「譜代」、「外樣」,並把自己轄地之外的3/4土地分封給大名們相應的石數。將軍成為日本實質系耐持握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