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發現新型黑洞存在的證據

發表:2005-03-22 13: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21日說,他們藉助美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望遠鏡的觀察,首次發現了宇宙中存在一類中等質量黑洞的證據。

根據黑洞理論,黑洞是由大質量的恆星坍縮形成的。此時原來構成恆星的物質集中於一「點」,其密度趨向無限大,甚至可以使光線彎曲。早先,天文學家已經發現兩種類型黑洞存在的證據。一種是恆星級的黑洞,它的質量大概有數十個太陽左右。另一種是位於多數星系中央的「超級黑洞」,其質量可能相當於數十億個太陽。

但質量介於兩者之間的黑洞是否存在,科學家們一直有爭議。此次密歇根大學研究人員在3月期的《天體物理雜誌通信》上發表論文說,位於雙魚座「梅西爾74」 (M74)星系的一個黑洞,其質量可能相當於1萬個太陽,遠遠大於恆星級的黑洞,但比「超級黑洞」小得多,符合中等質量黑洞的標準。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錢德拉」X射線天文望遠鏡曾在2001年6月和10月兩次觀測這個距地球3200萬光年的黑洞,發現它每兩小時出現一次強烈的X射線爆發,其射線的強度大概是中子星或恆星級黑洞的10至1000倍之間。

此前科學家們對這個黑洞提出兩種猜測,一是認為它是中等質量黑洞,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它是一個恆星級黑洞,只不過其射向地球的X射線聚集成束,觀察起來強度就大得多。

而密歇根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這個黑洞爆發的X射線強度在較長的時間段內還有一種准週期變化。這種變化是由黑洞周圍碟狀的熾熱氣體干擾所導致,質量越大的黑洞周圍的「氣碟」也越大,對黑洞爆發的X射線強度影響也不同。早先的研究已經揭示出黑洞X射線強度的准週期變化與其質量的關係,因此研究人員計算出這個黑洞質量相當於1萬個太陽左右。

他們還認為,這一類型的黑洞可能是兩種原因形成的。一是在高密度的星雲中,由數十個甚至上百個恆星級黑洞「融合」而來;另一種可能是,它是一個較小的星系被大型星系「吞併」後,其星系核心的殘餘物。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