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內中國五名編輯跳樓身亡

作者:撰文/徐祥 發表:2006-05-15 18: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今年「五.一」期間,中國吉林《東亞經貿新聞》報社年僅29歲的主任記者熊莉從長春醫大二院的11樓跳下身亡。他是從2005年5月底至今的12個月內,中國內地第五個採取這種極端方式結束自己生命的編輯記者。為什麼一年不到的時間內會有這麼多的新聞人「想不開」?與此有著很大關聯的是,目前內地媒體競爭十分激烈,部分從業人員壓力太大而導致心理不健康甚至患上了憂鬱症。

熊莉(筆名熊力),男,四川人,現年29歲,大學畢業先後在四川和長春各大報社做記者和編輯。因為做記者還算出色,他在一年多前,被《東亞經貿新聞》報社提拔為時政新聞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2006年5月4日,熊莉因為患嚴重腎結石而住進了長春「醫大二院」的病房。下午時分,剛剛打了止痛針的熊莉從該醫院11樓的窗口跳了下去。

因為熊莉生前很是樂觀,對待下屬和上司一直是彬彬有禮,他和他女朋友的關係也一直很好,並且二人已經開始商量在哪裡買個「二手房」,何時去領結婚證和擺幾桌酒,所以他的很多朋友和同事在他跳樓身亡後,一直很是不能接受這個無情的事實。這些朋友和同事就跑到現場察看了11樓的窗戶說,那窗臺只到正常人的膝蓋處,熊莉很有可能是失足掉下去的。

也有知情人表示,因為熊莉平常工作很忙,根本就沒有時間到醫院去看病。等確實疼的受不了才去的醫院。他住院後發現自己的病情很是嚴重,再加上他在去醫院前,因為家庭瑣事和女朋友大吵了一場,於是他選擇了「一了百了」。

而就在熊莉跳樓身亡前的2006年3月份,南京和西安已經各有一名女性編輯因為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太大而先後跳樓身亡。

新華社下轄《現代快報》的總編輯助理湯海雯,2006年的3月5日跳樓自殺。

30幾歲就做到了新華社直屬報紙的總編輯助理湯海雯,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急」,為什麼要跳樓身亡?

2006年4月6日,也就是中國清明節的第二天,網友「神州無限」在中國西祠胡同網站上貼出了南京現代快報總編輯助理湯海雯跳樓自殺的「內幕」。

「神州無限」透露湯海雯的跳樓,是因為她夾到了新華社江蘇分社和《現代快報》的兩個爭權奪利的領導之間,生活得很累很累,於是她只好用死來做逃避以及做為自己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就在湯海雯一躍而下不久的2006年3月11日,古城西安《華商報》的一位才女編輯也選擇了和湯海雯同樣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死者包艾萍,筆名艾萍、艾平,現年36歲,本科學歷,1997年6月加盟《華商報》社,經濟專刊部記者,主要從事通信行業的新聞、策劃。

2006年3月11日下午包艾萍從19樓的家中跳樓自殺,其身後留下6歲女兒和年邁的父母。噩耗傳來,幾乎所有認識艾萍的人都深感震驚和悲痛。其實在她在自殺前,她已經患上了抑鬱症。

另有消息說,其自殺原因很可能是工作壓力太大,「老了, 干不動了, 讓她挪個地方 ,想不開」,華商報社讓她從首席編輯挪到責任編輯,降職使用。

「老的那一批人, 就剩她一個了, 其他全是20來歲有血可榨的小姑娘小毛頭 ,她不行了」

還有知情人透露,其實包的家庭等其他方面都挺好,沒什麼問題,而工作方面的麻煩從去年年底就開始了,據說涉及權力鬥爭和有人陷害她。

包艾萍的一朋友在包去世後,在網上發表了包自殺的原因。原來,包準備讓西安一家公司報銷其來回北京的火車票而讓報社發現,隨後,她被報社列成了一個反面的典型--被處以降級的嚴重處分,並被在多次場合成為報社「教育」新人的反面事例。

多年來,華商報的管理以嚴苛著稱,雖然保持了整體編採隊伍的「純潔性」,也因此保持了編輯記者隊伍的戰鬥力。但嚴格的管理有時到不近人情的地步,近兩年來,尤其把人文關懷與嚴格管理相對立,並把那些與報社一同走過創業期、如今年齡漸漸增長、「跑」不過年輕人的老員工視為負擔,而不是考慮如何發揚他們的優點和長處,讓他們在適合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能量--因為所謂的老員工,大多也不過就是30來歲!

2006年剛過去5個多月,中國內地媒體圈就發生了三起跳樓事件,其實2005年中國內地媒體圈也同樣發生過好幾起記者編輯跳樓自殺事件。

2005年5月下旬的一天深夜,南京日報報業集團所屬的《金陵晚報》35歲的女記者、女編輯賈春蕾因患抑鬱症,趁她的丈夫睡熟之後,從自家五樓跳樓身亡,身後留下一個五歲的女兒。

賈大學一畢業就到了《金陵晚報》做記者,後來結婚當了媽媽後,事業更上一層樓,成為了《金陵晚報》深受讀者歡迎的著名欄目《橋》的責任編輯之一,她經常在報上寫文章為感情受挫傷的男女讀者排憂解難,然而,她卻不能挽救自己的生命。

2005年9月18日下午3點15分,成都《華西都市報》地方新聞部重慶新聞版編輯李海燕,從7樓家中跳樓身亡。李海燕被送至416醫院搶救15分鐘後,被告不治。

據其丈夫稱,李海燕工作壓力太大,再加上她母親得了糖尿病,父親患了癌症,姐姐又正在鬧離婚,自己回到回家後夫妻又老吵架,於是她就做了那「想不開」的事件。

在中國最知名的新聞人網上論壇--「記者的家」裡,一個新記者日前發出了一封求救信,他在信中說:「畢業沒多久,就碰巧進了一家當地報社當見習記者.開始新鮮感十足,幹什麼都很有勁。但漸漸的,發現線索特別難找,分跑的部門稿件少,社會新聞又不是本部門所要跑的內容,就是自己找到了社會線索還是不能去寫,每天腦子裡都在思考明天向主任報些什麼選題?我現在真的昏了,每天這樣過的話精神真要分裂了。沒線索又跑不出稿件,見報率低在同行面前又覺得抬不起頭,我該怎麼辦啊!」

為此一心理學家說:有些不是心理學家的新聞工作者,卻在做著辛苦的「心理諮詢工作」,實在是勉為其難,在工作中他們往往吸收了太多的「負面毒素」,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排解,長期下來反而自己「中毒」。她說,中國南方有一位女主持人,成功地勸阻了許多人自殺,自己卻不幸也走上了自殺之路。

該心理學家還說:其實,中國的新聞工作者也是社會就業結構的「高危群體」之一,由於他們每天象 「負擔過重」的中小學生那樣,經常加班加點地工作、總是「超負荷」的付出,很容易患上如心理學家所說的「知識枯竭症」。所以,新聞工作者要利用時間、有計畫的進行自我補充,不斷用新的知識來化解工作和生活中的矛盾,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為幫讀者或觀眾排憂解難的強者。

(亞洲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