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難與媒體 謠言止於公開

發表:2006-06-24 17:4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以梅州大興礦之災難前後為例,面對媒體在本地方礦難前後的巨大反差,人們不由得出結論:是到了應該重新審視媒體的角色與功用的時候了。

  細想大面積恐慌事件,有人將其視為「謠言」惑世引起。但從政府公布的情況來看,所謂「謠言」並非純屬子虛烏有,有礦難在局部發生這一基本事實是成立的,只是因為缺乏權威的資訊,從而導致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發生了某種變形和扭曲。而普通民眾對所謂「謠言」的接受與傳播,也不應受到指責,因為這裡所謂「謠言」的內容攸關生命,而生命權早已成為舉世公認的最基本的、最首要的人權。

  然而,恐慌畢竟是在失真信息的傳播下,在多年來罕見的範圍內發生了。因此,對恐慌發生原因的追究,便具有了重要的指標性意義。在我們看來,「謠言」之所以四起,恰恰是因為媒體和政府權威聲音的缺席所致。

  稍微回顧一下歷史便可看出,媒體之所以誕生,其根本原因正在於公眾對於外在信息的巨大需求。因為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每個個體或群體對於信息的掌握都是單一的、片面的,所以,他們需要專門的媒介來承擔溝通和傳遞公共信息的職責。正是在此需求下,作為公眾內部、以及公眾與政府之間的交流平臺的媒體,才自然而然地產生並日益發展壯大起來。

  但是,長期以來,有些地方、有些官員忽視了媒體擁有代替民眾獲取必要信息並傳播之的職能,按照某種「慣例」,阻止某些信息的傳播,媒體不能行使正常職能,甚至動輒得咎。在此背景下,一旦有什麼大事發生,公眾既不能從政府那裡獲得消息,也不能從媒體上看到,即使看到了,也只是語焉不詳,或欲言又止。

  正是因為對媒體此種職能的忽略,一些「謠言」或所謂的「謠言」得以輕而易舉地贏得市場。傳播學的研究表明,諸如「謠言」、「小道消息」、「傳言」之類,往往是在權威的信息得不到通暢的表達途徑時才得以大行其道的;而防止之道則在於公開。

  媒體應以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百折不撓的毅力,向公眾儘可能地提供了最全面的資訊。事實會證明,公開不僅沒有使天下大亂,反使所謂「謠言」得以迅速平息。

  人們期待著有關方面進一步總結和完善危機應對和處理機制,進一步認識和明確媒體的職能與功用,成為中國今後類似事件處理的一個轉折點和範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