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公報報導,如果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談論中國的人口問題,主要還是在說「人多」。而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問題、「出生性別比偏高」問題等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的喬曉春教授認為,當前的事實是在解決中國人口多的問題時,伴隨出現了人口結構性問題已越來越突出和嚴重。「這一問題的嚴重程度可能正在或即將超過人口數量性問題。」他認為這應該得到學者,特別是決策者的充分重視。
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有學者指出:「低生育率時代的到來、人口零增長的實現並不標誌著一個社會人口問題的終結,而是伴隨著人口問題的轉型,所以對人口問題的解決特別需要一種發展的和長遠的眼光。」
會議主題報告中將中國生育率下降直接的人口學後果歸納為:人口年增量減少、人口年齡結構老化、家庭規模縮小和家庭結構核心化。其社會經濟後果包括:獨生子女問題、家庭養老問題、人力資源問題、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調所帶來的婚姻擠壓和社會穩定問題等。報告指出,人口發展戰略是一個在持續發展的大框架內設計和實施的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大戰略。
喬曉春表示,「人口問題反映的是人口與外部環境間的矛盾。」在人口結構發生變化,但人口數量是剛性、難以改變的情況下,唯一的辦法是調節包括社會經濟狀況和體制、傳統觀念、文化習俗、環境和資源狀況等外部環境。
他指出,除了未來獨生子女家庭比例不斷增加、學齡人口數量大幅下降、勞動力數量迅速減少、老年人口比例和數量大幅上升等各種狀況人口及比例的上升問題,更令社會難以應對的是伴隨人口問題出現的週期性的波動,「對經濟的影響可能不僅是幾十年的」。過去中國人口問題是單一的規模大的問題,而將面臨的將是涉及教育、就業、勞動力供給、婚配、健康、保障等方面的多元化問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