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52條河流已不能再稱之為自然河流

發表:2006-09-20 12:3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05年4月,一份由成都市著名水利專家陳渭忠以及成都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撰寫的報告「驚動」了成都。在這份《以科學發展觀審視成都水資源配置與水環境保護問題》的調查報告中,陳渭忠等人根據成都的水情,作出了這樣的論斷:因水而興,因水而榮的成都,三環路內52條河流均存在生態用水緊缺,河流基流為零,按國際慣例對河流的定義,這樣的河流已經不能再稱之為自然河流。

  報告:52條河流瀕危

  成都市著名水利專家陳渭忠、成都市水利局河道管理處處長高瑞虎(時任)、法規處處長陳永健等人組成的專家調查組,對成都府河九眼橋段、雙流正興段、清水河龍爪堰段、杜甫草堂浣花溪、鳳凰河、摸底河、西郊河、金馬河等100多條河道同時展開調查。隨著調查的深入,調查組發現,成都河流缺水的現象並不僅僅是在哪一條河中存在:府河、南河(現統稱「錦江」)生態告急、清水河———浣花溪水生態破壞、摸底河不能流動了、鳳凰河難覓水生物、金牛支渠8條小河流已河道乾涸、河渠荒廢……成都市三環路內的這52條河流已經不能再稱為自然河流。

  調查:錦江已成靜止水體

  陳渭忠等以一份權威論證的數據展示了成都錦江水情的變化:進入2005年來,成都錦江的生態用水緊張到了極點。岷江上游的來水經郫縣團結鄉、東風渠總干渠、金牛鄉洞子口、萬福橋,止於合江亭府河、南河匯合處,總行程40餘公里,在郫縣被大量分流進入東風渠,在金牛鄉洞子口,沙河再次分走大量河水,為成都供應生活、工業用水。至此,原本10多個流量的府河水幾乎全部分走。當府河流經成都市區,從上游岷江流經成都的水體就被提取殆盡,府河的基流就已變為零。據成都市望江樓水文站的測量顯示:錦江年平均流量及枯期流量均呈逐年減少的趨勢,府河基流量已經由上世紀40年代的30個流量降為0;南河的基流量也由上世紀40年代的20個流量降為0。整條河流完全變成由橡膠壩蓄水產生的靜止水體,河流的功能已經喪失。

  原因:三大「頑疾」威脅成都河流

  什麼原因導致成都河流目前缺水斷流的現狀呢?陳渭忠等人歸納出了三大主要原因:一是,岷江水資源高強度開發。1949年,都江堰灌溉範圍只有成都平原的14個縣,灌溉面積只有283萬畝;現在都江堰灌溉範圍已擴展到7個市所屬37個縣(市、區),灌溉面積已達1010萬畝。都江堰引水量約佔岷江來水量的64%。實際上,岷江來水近幾十年呈下降趨勢,這在客觀上造成了依靠岷江上游來水補充的成都河流基流量嚴重不足。二是,跨流域調水影響成都。由於都江堰人民渠6-7期工程,東風渠5-6期工程,岷江水源從龍泉山端、中部、北端穿過,流進涪江和沱江流域的丘陵地區。大大影響了岷江流向成都市的水流量。三是,水資源利用與配置錯位。本來成都生態環境用水應該和農業、工業用水同等重要,府河、南河、沙河的水質和生態環境要求每秒的引水量應為25立方米;但實際由都江堰供給成都市的環境生態用水,遠遠達不到維繫河流健康生態的要求。

  考察:來自岷江上游

  陳渭忠等的調查報告出來後,2005年6月12日,一支18人的隊伍從成都市浣花溪公園出發,溯江而上,正式踏上了穿越岷江源頭的旅途。這支由環保專家、媒體記者、大學生志願者、企業家志願者組建的「岷江尋源」科考隊,走遍了岷江上游眉山、成都、汶川、茂縣、松潘等河流段,揭開了潛伏在岷江上游的危機。

  曾6次參與岷江上游生態考察的成都環保專家張國遠代表科考隊,對危機進行瞭解讀:岷江發源地的生態已十分脆弱,在積雪融化的弓槓嶺群山,高山杜鵑叢林的生長環境已隨著海拔的降低越來越差,特別在部分乾裂河谷地帶,整個山體竟是光禿禿一片,大片高原裸露帶,逕直向雪山推進數里,幾乎沒有任何植被。隨著水土的流失,極易在岷江發源地形成大片乾裂河谷。同時,過度放牧破壞高山草甸,岷江發源地水土保持的最後一道「生態屏障」———高山草甸即將被破壞。幾個世紀來,一直是終年積雪的雪山雪線不斷下移,必然會導致整個岷江源生態系統發生巨大的變化。所以,岷江上游來水,近幾十年來呈下降趨勢。

  探討:岷江變淺的其他原因

  據冉雲飛的研究:岷江變淺,是清朝康乾大規模移民的直接後果。移民一多,必然要增加吃飯的肚皮。彷彿是上天應了快速養活大批人口的神力,此時幾種主要旱地作物,如紅薯、土豆、辣椒均適時登陸四川,前兩者的大面積種植,對解決四川人口的劇增,立下了汗馬功勞。但要大面積種植旱地作物,必然毀林開荒。岷江兩岸,特別是上游,遭遇了其流域史以來,大規模的生態破壞,水位下降,到了大煉鋼鐵,整個岷江流域更受很深的破壞。

  譚繼和則強調了調水量的影響:灌溉從成都平原發展到川中丘陵區,由一個市十四個縣(區),發展到六個市二十七個縣(區),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看,調水量顯然過度了。

  標準:水量開發不能超過40%治水長達46年的陳渭忠講解:「健康的河流是流動的,既要有洶湧澎湃的激流險灘,也要有蜿蜒曲折的一泓清水,它有著完整的生態系統,是無窮變化的生命體。河流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財富,人們如果不注重對河流的保護,這種傷害會反作用於人類。」陳渭忠延用國際慣例,給出了成都治水和河流保護的標準:「一條河流的水量開發不能超過總水量的40%。」這位撰寫《成都地方志·水利志》,與水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治水專家談道:「46年來,我們的治水先後經歷了修建大壩、開發水利,疏導河道,抵禦洪災,再到現在的治理污染,恢復河流生態的過程。按照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昌明教授的觀點,維繫河流健康生命的關鍵就是水,否則河流的生命健康就要出現問題。如今,大江失去了它的湍急,小河消失在荒野……」如何才能還成都河流健康的生命?陳渭忠表示:生態需水量是河流必需保留的基流,不能用總水量去代替,它需要的是常流水。

  根據成都的實際情況,成都錦江的生態需水量以一月最枯月的標準應該為:南河新南門斷面每秒流量應為17立方米;府河望江樓斷面流量應為每秒35立方米。(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