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著名未來學家撰文 顛覆你的八個未來觀念

發表:2006-12-28 14: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00年大趨勢》一書作者,曾任美國肯尼迪總統時期教育部助理部長的奈斯比特最近撰文分析人們的八個未來觀念。摘要如下:

1.世上萬事,不變的是多數

  8月8日,亞馬遜網路書店的書目中有56170本書的書名中含有「變」(change)這個字;11195本書的書名中有「企業變革」(business change)這個詞;另外有2404本書的書名有「全球變化」(global change)這個詞。

  數不清的報紙、雜誌及24小時新聞頻道,幾乎是把整個地球上的事物全翻過了一遍,鼓吹一切都在變化中。變得這麼多又快,誰能趕得上?

  沒人趕得上。別擔心。

  行動電話通過上網來看電視;一脫衣服,浴缸就自動注水;飢腸轆轆時,冰箱門就自動打開……這些只是用另一種方式來做我們要做的事,讓做事更輕鬆、快速、廣泛與持久,但生活的實質並未改變。

  我們照樣上學、結婚、生子、送孩子上學,儘管所謂的教改吹得沸沸揚揚,但基本的學習並未改變。家、家人與工作,是最大的常數。

  在分辨實際與明顯的變化、基本變動與一時流行時,請記住,在世界的歷史中,多數事物是不變的。

  2.專注於現在,就能預見未來

  靠著掃瞄地平線去探知未來,恐怕沒什麼幫助。最簡單又實用的一個原則,就是專注於現在,這樣就能預見未來;每一個考慮都要根據現在的情況。

  如果你想找到世界上的關鍵事件,你就得從遠處觀察,而不要被一時的流行所矇蔽。趨勢本身不常發生變動,但是依附於其間的一時流行,卻會激發變化,「五分鐘熱度」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

  揭開未來面紗的最佳知識來源是報紙。人說「報紙是歷史的初稿」,形容得極貼切。看報紙,就好像先行閱讀百年後的歷史。當然,我們要看的不是個人意見,而是事件的記錄與結果。

  一個人在特定時間,只能注意一定數量的問題或議題;正如同一個社會在特定時間,只能處理一定數量的問題一樣。社會對議題的篩選,就集體反映在新聞版面上。

  要洞悉未來,需要掌握旁觀者清的原則。

  3.別將信息扭曲成自己想要的結果

  2006年1月28日,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一場演說中表示:「全球一定得努力創造一個乾淨能源的未來,以避免另一個冰河期的開始。」

  沒多久,2006年2月4日,美國礦物管理能源報告公布:「北極熊的死亡強烈顯示出全球暖化的影響,美國礦物管理局的研究人員指出,越來越多的北極熊溺斃,顯示暖化效應已影響到北極冰帽。」在這些互相矛盾的論述與建議中,有時真不知該信誰的環境論點。

  壞事往往更易流傳。統計數字會變化,特別是災害且各方政治力介入時,相關數字改變得更多。

  當災害發生初期,高或低的死傷數字並不可信,最好是等到可靠消息。

  2005年侵襲新奧爾良的卡特里娜颶風,最初死亡人數估計高達1萬人,有的媒體甚至報導最後死亡人數能高達10萬人。如今我們知道死亡人數是1000人,夠嚇人的吧。

  人類的天性,往往就是將信息扭曲成自己想要的結果。

  4.不爭對錯 豁然開朗

  許多人都嘗試去解釋愛因斯坦的天才。

  哈佛智商專家賈德納相信,愛因斯坦發現了這麼多的大自然秘密,是因為他從未失去赤子之心,並稱他為「恆童」。

  當然,愛因斯坦並不擔心他的理論會不被認同。他在1911年寫信給他的同事朱立爾斯(William Julius)提到:我相當清楚自己的理論是建構在一個薄弱的基礎上,我所選擇的道路可能是錯誤的,但不試怎會知道呢?

  如果你覺得就快要有重大發現時,一定會急於證明自己是對的。但鞭策愛因斯坦的是他那想發現的熱情,而不是要證明自己是對的。

  人人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父母是對的,老師也沒錯,老闆更是英明。

  我們都見過夫妻大吵大鬧,爭的就是誰對誰錯,但爭議的問題本身往往被忽略掉了。

  若是你能拋開偏執,就能感受到正面心態帶來的力量,宛如走在開闊的大地上,視野更廣,行動更自由。

  5.未來像拼圖 看誰善聯結

  歷史學家往往以事件的直線序列做為基礎,按部就班地解釋歷史。然而,過去、現在與未來,它們是以交互滲透的方式呈現的。

  天才往往從細節著手,這些細節許多人都看得到,卻無法加以聯結。愛因斯坦就是一位善於發現與聯結的個中好手。

  柏林歷史學家,同時也是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所長的瑞恩博士一針見血地指出:「許多人說愛因斯坦憑空創造相對論,但其實,他不過是撿現成的罷了。」但這並不會損及愛因斯坦崇高的學術地位。

  瑞恩接著說:「問題是,他為何就去撿那個現成呢?

  說穿了,從來沒有一個時期的物理理論,像愛因斯坦活著的時候那樣百花齊放;但是,沒有愛因斯坦的慧眼,那些隱蔽的理論也是很難被發現的。」

  未來,是結合了可能性、方向性、各種事件、曲折過程、進步與驚奇的集合體。

  如果我們想預知未來的模樣,那就沒道理把拼圖放在一條直線上。我們必須找到互相吻合、交雜與聯結的各小塊。是你自己,決定了未來圖像的大或小。

  6.克制一下 別跑得太靠前

  當新的突破與發明被提出,既定的知識被挑戰與質疑時,肯定會出現飛短流長的妒忌現象。日本人說得直接:「站著的釘子就得挨錘子打。」

  達爾文在1838年發展出「物競天擇」說。他深信自己的進化論,但也相當清楚物種的變異理論與想推翻政府的激進民主分子,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一經發表恐將引發社會動亂。因此他從容不迫地仔細研究,直到發現足夠證據。

  一開始先在幾個密友間流傳討論著他的發現。他以精密的研究過程,驗證出最佳的研究成果。1858年6月,他聽說華萊士也有類似發現時,才迫使達爾文發表他的理論。隱忍不發20年後,《物種起源》一書終於在1859年11月22日問世。

  即使是最有才華的領導人,也要有人追隨,才能實踐其想法。如果我們帶著自己的願景跑到太前面,把其他人遠遠拋在後面的話,那我們一切努力將白費。

  你要走在多前面才適合,並不容易計算,而且會因狀況不同而有差異。在政界,你得走在前面,向追隨者展示你。公司領導人則只需稍微走在前頭一點就行了,他們必須以務實的態度處理公司業務。

  那些想揭示未來的人,幾乎都犯了跑到太前面的錯誤,稍微克制一下,別沖太快了。

  7.預期的事往往延遲發生

  電話、電影及收音機等新科技的故事,並沒有多大差異。19世紀70年代,貝爾與葛雷分別設計出可用電訊傳送談話的裝置。

  到了19世紀80年代,全美約有48000部電話;電話用戶的增長極為快速,到了1910年,大約有550萬部電話使用貝爾系統;到了1924年,已經有1500萬具電話在使用。

  但是從19世紀末電話剛問世算起,幾乎花了20世紀整整100年,歐美地區才將電話普及。後續產品加速了電話的推廣,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A)在1939年推出的「影像電話」,在當時實在是太前衛了,一直到最近幾年大家才接受手機的影像屏幕。

  以史為鏡,我的人生經驗告訴我,預期的事往往延遲發生。對於新發明,我們總是低估了充分實現概念所需要的時間。生物科技與納米科技,將需要21世紀剩餘的時間來發展。

  8.成果來自利用機會 而非解決問題

  若想預知未來,請寄希望於機會的把握者,別指望問題的解決者。

  當柯達(Kodak)在1990年推出第一部商用數字相機後,數字攝影就開始引領風騷,並將攝影市場帶向另一個全新境界,模擬攝影就此淡出。2004年,模擬相機的市佔率已經萎縮到17%,沒搭上數字列車的廠商,算是玩蛋了。

  錯失機會,要翻身就很渺茫。日本傳統品牌柯尼卡美能達,在相機市場縱橫百餘年,卻在2006年3月31日黯然退出相機市場。尼康也好不到哪去,在2006年初已停止生產底片相機。

  如何找到機會呢?機會的尋找者瞭解,只有轉變才有機會;而問題的解決者,只關心昨日之事。

  「轉機,轉機」,轉變才有機會。預測未來時,注意那些把握機會的行動派,你自己也要行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世界新聞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