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舞:唐代的《綠腰舞》

作者:茹之 發表:2007-04-11 14:0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唐代《樂府雜錄》記載:「《綠腰》,軟舞曲也。」其本名是《錄要》或《六麼》。據說在德宗貞元年間,有樂工獻上新編樂曲,德宗甚為喜愛,但覺的曲調過長,便下令將其中精華部分萃取出來,即「錄出要者,因以為名」,而不知為何變為《綠腰》或《六麼》,大概為別名。

樂曲《綠腰》出來後,流傳很廣,白居易《楊柳枝》云:「《六幺》、《水調》家家唱。」後被配以舞蹈,為女子獨舞,以舞袖為其主要特徵。我們可以從唐代詩人李群玉的《長沙九日登東樓觀舞》一詩中大致瞭解舞者的舞姿、神態。

詩中寫道:「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華筵九秋暮,飛袂拂雲雨。翩如蘭苕翠,婉如游龍舉。越艷罷前溪,吳姬停白紵。慢態不能窮,繁姿曲向終。低回蓮破浪,凌亂雪縈風。墜珥時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飛去逐驚鴻。」

你看,那美麗的女子,穿著長袖舞衣翩翩起舞。在舞蹈初起時,舞姿舒緩且富於變化,像翠鳥,像游龍,輕盈無比。她雙袖飛舞,如雪縈風,低回處猶如破浪出水的蓮花。在舞蹈快結束時,節奏由慢到快,佩飾搖動,衣襟也隨之飄起,似乘風而去,追逐那驚飛的鴻鳥。

五代南唐畫家顧閎中所畫的《韓熙載夜宴圖》中,就有在王屋山表演《六麼》舞的場面。畫中舞者穿著長舞衣,背對著觀眾,從右肩上側過半個臉來,微微抬起的右腳正要踏下去,背後的雙手,好像正要從下向兩邊分開,長袖正欲飄起。而韓熙載敲著羯鼓伴奏,觀者有的拍板,有的擊掌。雖然這只是舞蹈的一個瞬間的描繪,但亦非常傳神。

宋代,《綠腰》曲舞依然流行。宋代文人歐陽修有「貪看六麼花十八」的詩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