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報

發表:2007-08-14 00:0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電報是通信業務的一種,在十九世紀初發明,是最早使用電進行通信的方法。電報大為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業社會的其中一項重要發明。早期的電報只能在陸地上通訊,後來使用了海底電纜,開展了越洋服務。到了二十世紀初,開始使用無線電拍發電報,電報業務基本上已能抵達地球上大部分地區。電報主要是用作傳遞文字訊息,使用電報技術用作傳送圖片稱為傳真。

電報之前的通訊方法

在未發明電報以前,進行長途通訊的主要方法包括有:驛送、信鴿、以及烽煙等。驛送是由專門負責的人員,乘坐馬匹或其他交通工具,接力將書信送到目的地。建立一個可靠及快速的驛送系統需要十分高昂的成本,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道路網,然後配備合適的驛站設施。在交通不便的地區更是不可行。使用信鴿通訊可靠性甚低,而且受天氣、路徑所限。另一類的通訊方法是使用烽煙或擺臂式信號機(Semaphores)、燈號等肉眼可見的訊號,以接力方法來傳訊。這種方法同樣是成本高昂,而且易受天氣、地型影響。在發明電報以前,只有最重要的消息才會被傳送,而且其速度在今日的角度來看,是難以忍受的緩慢。

電報的發明

歐洲的科學家在十八世紀逐漸發現電的各種特質。同時開始有人研究使用電來傳遞訊息的可能。早在1753年,一名英國人便提出使用靜電來拍發電報。他的設想是使用二十六條電線分別代表二十六個英文字母。發電報的一方按文本順序在電線上加以靜電。接收的一方在各電線接上小紙條。當紙條因靜電而升起時,便能把文本謄錄。

首條真正投入使用營運的電報線路於1839年在英國最先出現。它是大西方鐵路(Great Western Railway)裝設在兩個車站之間作通訊之用。這條線路長13英里,屬指針式設計,由查爾斯·惠斯通(Charles Wheastone)及威廉·庫克(William Cooke)發明。兩人並為發明在1837年取得英國的專利。

在美國,薩繆爾·摩爾斯(Samuel Morse) 在接近同一時間同時發明瞭電報,並在1837年在美國取得專利。摩斯還發展出一套將字母及數字編碼以便拍發的方法,稱為摩斯密碼。

電報的發展

初期的電報只能透過使用架在陸地上的電線(land line)進行通訊。最早期的電線屬於單線式,需要透過地面完成回路,傳送距離有限,更不能越過海洋。到了1850年,首條海底電纜(Cable)橫越英吉利海峽,把英國及歐洲大陸連接起來。首條橫越大西洋的電報電纜則在1857年敷設完畢。但由於技術原因,這條越洋電纜只使用了數天便告失靈。首條大西洋海底電報電纜要在九年之後,即在1866年方才成功投入使用。至於橫越太平洋的海底電纜,更要在1902年方才完工。

到了十九世紀90年代,各地仍然要經過電線用來傳送電報。尼科拉·特斯拉(Nikolas Tesla)等科學家在這個時候開始研究以無線電發送電報。1895年,義大利人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首次成功收發無線電電報。四年後,即1899年,他成功進行英國至法國之間的傳送。1902年首次以無線電進行橫越大西洋的通訊。無線電報的發明使流動通訊變得可能,配備無線電電報機的遠洋船隻,就算在海洋上仍然與陸地保持通訊,更能在需要時發出求救訊號 。

中國電報

中國首條出現電報線路是1871年,由英國、俄國及丹麥敷設,從香港經上海至日本長崎的海底電纜。由於清政府的反對,電纜被禁止在上海登陸。後來丹麥公司不理清政府的禁令,將線路引至上海公共租界,並在6月3日起開始收發電報。至於首條自主敷設的線路,是由福建巡撫丁日昌在臺灣所建,1877年10月完工,連接臺南及高雄。1879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天津、大沽及北塘之間架設電報線路,用作軍事通訊。1880年,李鴻章奏准開辦電報總局,由盛宣懷任總辦。並在1881年12月開通天津至上海的電報服務。1887年,臺灣巡撫劉銘傳敷設了福州至臺灣的海底電纜,是中國首條海底電纜。

為了傳達漢字,電報部門準備由4位數字或3位羅馬字構成的代碼,即中文電碼,採用發送前將漢字改寫成電碼發出,收電報後再將電碼改寫成漢字的方法。

電報的使用

電報的發明使到長途通訊的價格大為下降。最早期電報的傳送成本,是依靠目測的擺臂式訊號機系統的30分之1。之後更隨著技術的改良和用量擴大而大幅下降。到了20世紀初,就算是一般普通人亦可負擔用電報作長途通訊。當時負責經營電報通訊的公司,在各地大城市設置電報局。一般人只要到電報局付款,便能拍發電報到遠方的另一個城市,收費是按距離及電報字數計算。當另一端的電報局收到電報以後,會有專人把印好的電報派送到目的地。至於各大企業和政府多數擁有其電報專線。而隨著電報的普及,各地亦出現了使用專門透過電報傳送新聞的機構,即現時的通訊社。當中路透社(Reuters)於1851年在倫敦成立,是最早的通訊社之一。

由於電報的傳送速率十分有限,因此最初只可能用作傳送文字,而且必須要把文字盡量精簡以減少字數。最早的電報用人手拍發,熟練的電報員使用摩斯碼大約能每秒鐘傳送一個字母。後來在1920年代發明的電傳打字機(Telex),將拍發電報自動化。電傳打字機之間像電話一樣以撥號接通,之後把訊息以打字的方式傳出,使用與電報一樣的技術傳送。一般人都能使用電傳,傳送的速度得到提高,亦大為減少出錯的機會。在傳真及長途電話普及以前,電傳打字機曾一度遍及各地的辦公室,專門用作長途通訊。

電報的衰落

隨著通訊科技的發展,電報已不再是主要的通訊方法。自從電話網路數位化以後,電報通訊變成為數位通訊網路內其中一種以文字通訊的應用。當電腦、電子郵件以及手提電話的簡訊日漸普及以後,電報更進一步被取代。現在一般人已不會使用電報通訊。傳統的電報新聞(即電訊新聞稿)亦已由電腦、網際網路及手提電話的簡訊所取代。只有在一些很特別的舊有應用環境下,才會偶然看見使用電傳打字機的電報業務。香港的電訊盈科已於2004年1月1日宣布終止香港境內外所有電報服務,在同一年,荷蘭的電報服務亦宣告停止,美國最大的電報公司美國西聯電報(Western Union telegram)宣布2006年1月27日起終止所有電報服務。

現時,在北美地區,Internation Telegraphy仍然維持電報服務,主要針對一些特別喜慶場合,或用作解決法律爭議之用。而在日本,NTT東日本和西日本仍然為當地民眾提供電報服務,主要用於慶祝新人、畢業,或喪禮治哀之用,而所傳的電報,會按場合以特製的紙和信封印出。在英國,英國電訊在2003年,將電報業務拆成一間小公司Telegram Online。在部分發展中國家,電報仍有在法律以及通訊用途。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