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騎走滇藏的臺灣青年(圖)

作者:楊孟瑜 發表:2008-02-01 15:0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謝旺霖與自己在滇藏高原的身影

兩岸交流這麼多年了,臺灣的年輕人,有的到大陸去求學、或去遊學,有的去工作,而這個臺灣青年,則是去"流浪"。

謝旺霖,個子不高,模樣有點靦腆,卻做了件極其大膽的事:一個人,騎著輛拼裝單車,在兩個月內,從雲南的麗江出發,日日踩踏在雪域高原間,跨越一座座的高山,度過生死交關,騎到了西藏的拉薩。

這一路上,穿越了玉龍、哈巴、白馬、東達、安久拉、色季拉、米拉等崇山峻嶺,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絕美峽谷,以及,雅魯藏布江、拉薩河等滔滔江流。曾經,一天之內翻越的山口,海拔落差就高達1700米。

這條連專業騎行者都不敢輕易嘗試的路線,這趟被媒體形容為"壯游"的旅程,這個20多歲的年輕人卻坦白的表示,他不是基於什麼雄心壯志,而只是因為恐懼害怕,因為遇到了人生裡的困境。

大學三年級結束那年,他失戀了,選擇到遠方,找一個"再也沒有思念的地方"。於是,第一次到中國大陸去"流浪",他去了新疆,踏入了西藏的邊境,卻因一路病著,沒能好好看看這個地方,總想著有機會要再去一趟。

大學畢業後,得到了臺灣文化界一筆贊助年輕人去異地體驗"流浪"生活的費用(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將自己獲得行政院文化獎的獎金捐出,成立"流浪者計畫"),因而再赴西藏,單騎踏雪。

問他,為什麼是西藏?這個善感的年輕人說:"我覺得西藏對我來說,是個很特別的地方,甚至是教養我的地方。到了那裡,我真的體會到天地間的淳美,感受到自己的卑微,而藏人的生命信念和生命韌性,讓我很受用。"

"回來臺灣之後,我也常會想起那草原上的牧民,那道路上的朝聖者。他們的天真和率直,也常讓我反省自己,我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能夠做的是什麼?"謝旺霖說著思緒。

在滇藏之間的單騎旅程,他飽覽美景,也飽嘗艱辛。曾經摔車,差點就跌落斷崖;也曾在漫天的大雪中,幾度質疑自己為何會騎來這裡。

住過兵站、招待所、廢墟、山間木屋,借住民家有時被拒絕,有時就睡在椅子上。沿途他啃麵包、乾糧,吃口服點滴,若碰到當地人招呼"來吃飯、喝茶!"他也同吃。"其實不缺吃的,只是看你吃不吃得慣。"他學習著,"放棄自己的習慣,適應別人的生活。"

他,就是把自己丟進那天地間,看自己有多少未知的可能性。

說起來,那已經是2004年冬天的旅程了。回來臺灣這幾年,謝旺霖確定了,在大學取得的法律和政治雙學位,並非自己興趣所在,研究所他選擇攻讀文學,一條如滇藏旅程一樣,迢遙的,可能是美景處處、心靈富足,但很難衣食充足的路。

同時,他也將那段流浪旅程寫成了書,名為"轉山",近日出版,相當受到臺灣文壇矚目。

"轉山"是一種藏人儀式,對著靈性的大山反覆繞走。據說,其中蘊含著對自己的淨化,對別人的祝福。

中國大陸那遙遠之境,兩次的艱苦流浪,成了這個臺灣青年,跳脫原有生活環境,尋找自己,也堅定自己的重大啟蒙。

贊助這位年輕人流浪旅程的文壇前輩林懷民說,謝旺霖之所以去流浪,是基於害怕,一怕"沒有錢",二怕"沒有人愛",其實很多人都會如此,只是這個年輕人誠實的表達出來,也誠實的去試煉自己。

接下來,他還會想去哪裡單騎流浪嗎?謝旺霖說,想去蒙古。他說起了關於蒙古一個少數民族養鷹的故事,他說,那種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感情,他一直很想去多多學習,多多體會。

有時想想,現在的年輕人似乎是幸運的,兩岸不再隔閡,世界何其寬闊,只要勇於出發,處處皆可"轉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