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機器人"科技之魅:上得戰場 進得廳堂(圖)

發表:2008-02-02 04: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指南車

木牛流馬"機器人"一詞的出現和世界上第一臺工業機器人的問世,是近幾十年的事。然而,人們對機器人的幻想與追求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上下五千年,文化繁蕪駁雜,科技高度發達。即使時隔千年,其成就依然能讓今人為之嘆為觀止。

機關術無處不在 墓穴裡也不放過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工商業已非常發達,科技水平亦達到了一定水準。比如那時已有了機關之術。《墨子》記載公輸子用一把小刀削竹木,製成一隻木質大鳥,謂之"木鳶",在空中三天都沒落下來(《魯問》篇)。

西周時期,中國就已有能工巧匠偃師研製出能歌善舞的木製伶人,可以說是古代人有關機器人的科技美夢最早的記載。那是公元前900多年,《列子·場問》記載,周穆王西巡返回中原途中,遇見了一個名叫婚師的能工巧匠。偃師為了表示敬意,特地向穆王進獻了他精心製作的機器人"能唱者"。

這個機器人能歌善舞,栩栩如生。穆王大喜,便命待官將機器人送到御庫中珍藏了起來。中國古代還有著什麼樣的有關機器人的美夢和成就呢?

秦漢時,機械學和工藝學更加發達。有史料記載,秦始皇生前在建築秦始皇陵時,在驪山共開了三個走道,墓道中央用銅做棺槨,並建造一個很大的宮觀,把許多奇器、珍物都佈置在宮觀裡,並且製造許多人物的石俑。

在這其中便裝有弩矢機關,如果有人走近奇器、珍物的宮觀,便會有箭放出來將靠近之人射死。連墓地裡照明用的蠟燭也隱藏著秘密,是用一種名叫"人魚膏"做成的燭點燃的,永不熄滅。

三國科學家馬鈞也曾製造過機器人。當時一個藩國獻給了魏明帝一套木偶,看起來甚是有趣,卻只能是當擺設干看著,因為沒人能讓它動起來。

魏明帝下令馬鈞改造它。馬鈞用木材製成了原動機,以水作為動力,帶動木偶運動,使這種木偶能擊鼓吹蕭、跳丸拋劍、攀繩倒立、著推推磨等,栩栩如生。這就是有關史料中提到的"百戲"機器人。

馬鈞是個"名巧",當時他還製造了指南車。後晉武帝攻佔了魏國後,將"指南車"改名為"司南車",在晉宮使用。每逢出巡,司南車就開出在出巡車隊的前面做引導。

據說司南車用四匹馬駕駛,馬由馬伕駕馭。車上除了做裝飾品的纓帶在隨風飄動、觀測風向以外,主要的是有一個木人筆直地站在車上,不管車輛怎樣轉動,木人的手指永遠指向南方不動。

上得戰場進得廳堂的機器人

我們極為熟悉的諸葛亮最後兩次出祁山北伐中原時,也發明瞭一種用來運糧的"木牛流馬",《三國誌·諸葛亮傳》載:"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同樣的記載在《三國誌·後主傳》中亦有記載。

據說"木牛流馬"的記載皆在於舌頭的機巧。"口內舌頭扭轉,即不能動彈;再扭回來,復奔跑如飛。"因此,司馬懿即使奪了幾匹去,回去仿造千餘,卻也被諸葛亮連牛馬帶糧草一齊奪回,估計他沒懂得這舌頭的機巧吧。

《三國演義》中,對"木牛流馬"的描寫神乎其神。長史楊儀進來報告:"即今糧米皆在劍閣,人夫牛馬,搬運不便,如之奈何?"劍閣之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很是險要,諸葛亮卻笑曰:"吾已運謀多時也。

"並告知眾人用木牛流馬,"搬運糧米,甚是便利。牛馬皆不水食,可以晝夜搬運不絕也"。還配有製造圖紙加以說明,"尺寸方圓,長短闊狹,開寫明白"。這"木牛流馬",運用到了中國的機關術,已具備現代機器人的雛形。

這是上了戰場的機器人,再看看古代下得廳堂的機器人。

晉元時期,相傳衡陽有人製造了一個木製的婦人,有人來訪,輕扣房門時,木製婦人便會應聲而來開門,"當戶施禮,禮畢入室閉門"。

唐朝人張騖在《朝野全載》中也有記載說:洛州縣令殷文亮,喜飲酒,性聰巧。殷文亮也曾刻制一木機器人,且給它穿上用綢衣,讓其當僕人,據說這個機器人能酌酒行觴,彬彬有禮,讓人很是受用。

更神氣的是,唐代杭州一個叫楊務廉的工匠,還製造了一個能賺錢的機器人。楊務廉把這個機器人研製成僧人模樣,能持缽化緣,並會向施主鞠躬行禮,引得市民大施其錢。

中國古代類似機器人的記載,不凡先例,無法一一呈現。而且由於典籍記載有限,加之年代久遠,有關機器人的詳盡記錄已大部分無探究得真相,不少為民間流傳所得,漸漸成謎,惟有等世人進一步探索,方可揭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