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國人回國求職所遭遇的窘境析解

發表:2008-02-13 16:2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6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國人出國前都覺得自己起點高,到了海外落差大,心理一時接受不了,適應不了。可是在海外生活幾年後再想回來,覺得反差更大,不是自己的起點高而是低了同齡人很多。國人在海外謀生,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頭,多數屈就自己在當地人手下打工,有好的項目,好的主力職位都是先考慮本地人,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才考慮二等三等公民,自然有升職的機會也是排在本地人之後,幾年過去了,或者原地踏步或者做到項目經理級就上不去了,看著玻璃屋頂嘆氣。而同期留在國內的同事同學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升遷,功成名就,自己一個普通的技術職員回去面對昔日的同齡人,今日的總工,總經理,人家有那個位置是因為人家有過重大的項目主力經歷,你一直在外打下手,那點海外經驗恐怕都上不了桌面,怎麼安排?和比自己小很多的年青人干同樣的活,待遇不好談,升你做高級職員,你配嗎?

還有就是有些早期留學人員,一直讀書,畢業的時候學歷高,但是年齡也大,卻沒有多少經驗,畢竟國內高校也是人才濟濟,博士滿街走也不為過。來公司吧,用人單位說公司不是研究所,本科學歷就能幹,同齡的本科生早就是主力了自然高薪,你和年輕的本科生一起干,起薪相同,你接受嗎?人家年輕單身肯拚搏,你拖家帶口,歲數又大,怎麼談價錢?我幫老闆張羅著在海外找人,一個劍橋碩士,一個德國博士,都是30歲左右,一直讀書,在實驗室裡,論文不少,就是沒工作經驗,老婆孩子都有了,想回來,嘴巴一張口氣不小,可是公司不是博士後流動站,要給老闆打工賺錢才行。價錢怎麼談?

企業界比較希望回來的那批是一直從事本職工作業餘時間上夜校讀書而且願意回來還是作在國外相同工作的三四十歲的人,不是一直做學問的,不是回來漫天要價非做高級管理人士的,好好作一顆螺絲釘,哪裡都歡迎。他們工作敬業,紮紮實實,事業心遠遠大於初進職場的新人的雄心,可是這批人往往成了家,孩子讀書了。他們也知道國內的變化,也知道國內四五萬美元的收入的生活好過海外的八九萬美元的生活,也知道自己的同齡人在國內的生活,比如說過去出來前嚮往的房子汽車如今在國內已經很普遍了。可是,無奈的就是孩子問題,一想到這,也就安心留在外面了。我打電話給過去的熟人,埋怨:"你們兩口子還不到四十歲,就因為孩子讀書不回來?難道剛這個歲數就為了孩子活著?"還有的人看著國內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也失去了重新換個生活環境一切從頭再來的勇氣,海外的生活已經磨平了身上的棱角。

當然,也有些人喜歡把自己吊起來吆喝,不給這個價錢不回,不給這個位置不回,或者來點環境問題,人權問題,生怕一旦回去不能出人頭地,那自己在外這麼多年的洋罪不是白遭了嗎?藉口說得再冠冕堂皇,窗戶紙一捅就破,愛回不回,中國別的都缺,就是不缺人,你就著吹著牛皮在外做二等公民受洋罪吧。

有人說:"回來的,要麼是最能混的,要麼是最不能混的。"也有一定道理,在外幹什麼,回來還幹什麼,給你幹什麼就幹什麼。同樣的工資,只要我滿意,可以當經理,也可以洗廁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