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案引爆中國股市「堰塞湖」(圖)

發表:2008-07-14 05:2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核心提示:過去兩年多,中國資本市場的主旋律是快速賺錢和賠錢,股市人聲鼎沸,消息面上卻處於真空狀態,直到魏東自殺,王益「雙規」,投資者們突然才意識到,中國股市似乎好久沒有出事了。實際上,在過去20年裡,股市每隔幾年就會爆發出類似事件。
  
|
●在資本市場裡,大到公司的上市資格,小到公司的內幕信息,都可算是稀缺資源。這些稀缺資源該如何分配,權力和市場在分配體系中各自該佔據多大比重,才能使這個市場得到最有效的發展?這個問題將成為中國股市發展中研討的永恆主題。

王益在證監會副主席一職上的時間並不算太長,但這5年卻足以把他的前半生「串聯」起來。他從29歲步入仕途以來開始積累的人脈資源,以及他在短暫的生意 場上結識的朋友,都通過這個關鍵職位編織成了一個能量場。即使在王益1999年離任後,這個「場」對證券市場仍然保持著隱秘而巨大的「影響力」,並且,它 顯然失控了。 ■據《三聯生活週刊》

王益簡介

●生於1956年4月1日,雲南劍川人。

●學歷:北京大學歷史系本科、碩士研究生;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

●1985.11-1992.9:中顧委辦公廳。

●1992.10-1995.10:國務院證券委辦公室副主任。

●1995.11-1999.2:中國證監會副主席。

●1999.2至案發前: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

幾位關鍵人物

●魏東魏東與王益私交甚密,知情人士透露,王益在證監會期間兩人即認識,此後交情頗深。

●魏鋒魏東哥哥魏鋒是王益《神州頌》演唱會的策劃。

●王磊王益的弟弟王磊在太平洋證券中持有大量低廉籌碼,在太平洋證券上市過程中收益頗豐。據知情人透露,在3月底,王益的胞弟王磊就已經被「控制」。

●王薇王益之妹,曾為天津順盈股東,同樣持有太平洋證券原始股權,天津順盈作為發起人持有1500多萬股太平洋股份。

●董正青前廣發證券總裁,因涉嫌廣發借殼上市內幕交易被司法調查,據傳董正青在調查過程中坦白了「相關人士」。

●孟濤王益在國開行的一位前任秘書,今年2月因受賄接受調查。

●某女主持據傳為王益曾經的女友,王益事發即因為讓某企業為其女友買房。

新快報7月14日報導在過去兩年多內,資本市場的主旋律是快速賺錢和賠錢,儘管股市裡人聲鼎沸,但是消息面上卻處於相對真空的狀態,直到魏東自殺,王益「雙規」,市場上開始出現不同尋常的氣氛,投資者們突然才意識到,中國股市似乎好久沒有出事了。

在 過去20年裡,股市每隔幾年就會爆發出類似事件。比如兩年前一批民營金融大鱷紛紛倒下,德隆的唐萬里、健力寶的張海以及格林柯爾的顧雛軍等鋃鐺入獄;時間 繼續向前推移,市場上充斥著以呂梁為代表的莊家操縱股價,和以銀廣夏為代表的上市公司造假;回到市場創建之初,更曾爆發出中經開「327國債期貨」之戰這 樣的血腥戰役。 20多年裡,每當一批股市蛀蟲們落馬,市場總會迎來一波牛市行情。王益案的爆發,是否也會成為今天股市的轉折點?

股 市蛀蟲們被挖出,和市場行情走牛並不只是簡單的巧合,無論是造假的銀廣夏、坐莊的呂梁、玩空手道的顧雛軍還是今天的王益,他們都掌握著一項重要的東西,那 就是權力。或是來自監管部門的權力,或是獲知上市公司內幕的權力,當權力和市場充分結合併發酵,必然會損傷市場的效率。反之,當這些權力尋租者們落馬,市 場配置資源的效率也會大幅提高,體現在二級市場上,可能就是一輪牛市行情。

經濟制度存在「扭曲」

研究腐敗問題 的學者賓斯托克(Beenstcok)曾經指出,腐敗降低了資源分配的效益,當劣質產品或服務由於腐敗因素被選中時,整個社會就會每況愈下,即便是最好的 產品被選中,由於腐敗的存在也會增加產品的成本。賓斯托克對腐敗的著名論斷是:如果腐敗造成了效率損失,那麼造成腐敗的經濟制度必然也存在「扭曲」。以此 來看,太平洋證券、國金證券可以趕在市場行情最好的時候上市,而其他質量更好的券商,比如光大證券只能在2700點的時候IPO,更多的優質券商甚至還沒 有光大證券幸運。如果股市行情不能好轉,它們的上市之日更加遙遙無期,對於這些優質券商而言意味著錯過了做大做強的最好時機,對於投資者而言,也失去了分 享這些優質券商成長的機會,這就是典型的市場效率損失。

王益並不是證監會首位落馬的官員,此前,已經有7名左右的證監會官員被捕, 發行部發審委工作處副處長王小石、發行部副主任劉明、發行部副處長高良玉、上市部副處長鐘志偉、上市部副主任魯曉龍等等,不難發現,所有這些落馬官員,大 都集中在發行部和上市部這兩個部門,而這兩個部門正是權力和市場的緊密結合處。

「約束」不夠損害市場

2000年之前,我國企業的上市制度為審核制,證監會發行部對企業能否上市、發行規模乃至發行時間擁有生殺予奪的權力,這使得當時的股市一方面成為為國企 融資的工具,同時也成為為部分發行官員「融資」的工具。監管者掌握過多的權力,直接導致市場效率低下。政府顯然也意識到審核制的弊端,2001年之後,企 業上市制度改為核准制,和審批制相比無疑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核准制下依然有濃烈的行政色彩,監管者依然有足夠的尋租空間,尤其是和國外成熟市場的註冊制 相比。

權力和市場過度集中,其危害不僅在於為王益和王小石們提供了腐敗的溫床,更致命的還在於降低了市場效率。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中國石油2007年回歸A股時,發行價高達16.7元,而H股的發行價僅為1.27元,這充分說明在核准制下市場的定價機制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在發行上 市之後,中石油當天高開至48元,很多中小散戶不明就里,為這隻「亞洲最賺錢的機器」所矇蔽,上市當天大膽追進,結果永無翻身之日。如今,中石油股價早已 跌破發行價,最大跌幅已經超過70%,中石油的悲劇不僅在於套牢了大批中小散戶,而且由於其在A股市場位高權重,直接帶動了上證指數大幅下行。其中之禍, 發行制度的缺陷難辭其咎。

福利經濟學派的領軍人物布坎南曾經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個人在市場中尋求他們的個人利益,那麼為什麼 我們會期望他們在政府中或通過政府來追求社會利益?布坎南提出了自己的解決之道,關鍵詞是「約束」——人們在約束條件下最大化他們的效用,不管是在市場 中、政府服務中還是在政治舞台上。對於王益們而言,正是約束不夠給了他們太多的尋租空間,而尋租猖獗最終損害了市場效率,這樣反過來看,對於王益們的清理 和約束,也正是市場效率提高的關鍵一步。

任何一個市場其實都是在不斷震盪中摸索前行的,不僅是只有20年的中國股市,200年的美國股市也如此,每一次危機和醜聞過後,總會催生出一個更加健康的市場。 (謝九)

■解讀王益

「我和他是很熟悉,可是,他在證券行業的所作所為,是我們在報導出來後才看見的。」不止一位採訪對象這樣面對採訪。

在沒有出事前,這位國家開發銀行的副行長以極其活躍的形象出現在各個舞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兼職教授、不識譜的音樂家、證券行業的資深專家……他身上這麼多的光環,使他截然不同於一般人心目中的官員。

積累人脈方式讓人舒服

備課認真上課生動

1998年,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初創時期,按照一位光華老師的回憶,「當時缺乏一切」。既缺乏老師和學生,甚至連教育部的管理都付之闕如。王益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以證監會副主席身份去光華管理學院當兼職教授。

「他對學者身份很看重,並非像有的官員,上課純粹是走過場。」

按照這位老師回憶,無論是當時還是多年後,王益的課都上得不差,「他備課很認真」。 1999年,光華管理學院的EMBA課程初創,當時中國大多數院校對EMBA教育都很陌生,之前只有美國某高校辦過相關課程,而且是以失敗告終。

當 時上什麼課,大家都很茫然,只是隱約覺得,中國已經處在全球化的關鍵時刻,無論是企業還是企業家,都面臨高速發展和全球化的挑戰。而王益因為在證監會的位 置上研究過資本市場,加上經常出國考察,「他的一些課程講得很像樣」。一位早期的EMBA學員還記得,王益的有些課程案例信息量很大,很貼合實際情況。

可在有的經濟學家眼中,早年學習歷史,後來在西南師大才讀經濟學博士的王益經濟學功底其實很差,「是個水貨」。特別是一些需要數學功底 的經濟學模型類的東西,「我們在那裡說著講著很熱鬧,他一點不通,可是有時候還是喜歡插話」。這位經濟學家發現,「他是那種任何場合都要以自己為中心的人 」。

學界官場游刃有餘

當時王益的身份對北京大學的EMBA招生起了很大作用。開始時,他擔任金融班的班主任,學 生以企業家為主,而且是很多知名企業的,王石、李寧都是第一批學員,「很多學員,是衝著他證監會前副主席、國開行現副行長身份來的」。大家覺得,可以聽到 一些資本市場上公司運作的真實經驗。

一位經濟學家聽過王益的公司治理課程,覺得他最大的問題,也是相對真實的問題是,「他並不懂得 公司治理,可他按照自己早年下海後的一些感想,把公司當成了一種獵取金錢的工具」。他覺得聽王益的課程,獲得的不是學理上的清晰化,而是聽取了一些「野蠻 的個案」,或者一些有爭議的手段,「感覺台上講課的不是一位副部級官員,而是一位混跡江湖的老大」。

王益對光華管理學院也確實貢獻不少,很多項目他都拿到光華來做,這就意味著一筆筆的科研經費能夠進光華。一位老師還記得,「他很注意平衡,比如將幾個項目平均分配,讓老師們之間不要產生矛盾」。

這種投桃報李的行為,在日常場景中也經常出現。王益每次和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領導共同出現時,他總是介紹:「這是我們北京大學的胡適。」混跡於學界和官場的王益顯然將兩方面的某些東西結合在了一起。

為人處世頗有一套

王益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在學校短暫擔任助教後進了中央顧問委員會辦公廳,在那裡工作長達7年。王益身邊的人介紹,他的不少人脈是那個時間段積累的,「省級以上的幹部包括秘書,王益很多都很熟悉,可以直接打交道」。

王益積累人脈的方式,據說很讓對方舒服,並不突兀。一位曾和王益打過數次交道的人說:「他初次見面,給對方留下的印像一定很好。」除了那麼多光環之外,他的為人處世的態度,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雲大科技」曾經的總經理付文明就對王益有很好的印象,即使在王益被「雙規」的今天,他仍然開口就說王益好話。 「他做事態度認真,工作有激情。 」1983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的付文明被外界傳說和王益關係很好,叫王益「大哥」,據說雲大科技上市完全就是靠付文明與王益的交情,可是付文明 自己完全否認。 1998年,雲南省按照部署,要完成一定公司的上市任務,「完全是指標化的,並非像現在公司上市那麼困難」。所以,他在1998年和王益處於初次見面的狀 態,之後也沒什麼聯繫。

而1998年任職證監會副主席的王益正好來雲南考察這一項目,大家都想他是雲南人,又是肯定要上市的項目,應該很容易過關。可是付文明回憶,「他是個工作中很有激情的人,無論是他的手下,還是我們,要是匯報不清晰,都會被他駁回」。

可是和王益熟悉的一位經濟學家卻說,「他網羅了一大幫人在他周圍,並不僅僅是單純的利益組合,而是靠自己的一定的人格吸引力」。

王益擅長把自己周圍的人組合在一起,例如在組織某企業上市的審查過程中,作為政策主管部門的證監會副主席的他有天然的優勢地位,把券商、公司法人、政府官員全部組織起來,「很多人是因為他的關係,之後才成為朋友」。 (王愷)

■王益其人

29歲踏上仕途平步青雲

艱難選擇:為官還是為商

1992年,王益和中國證券市場都面臨著一個選擇。當年轟動一時的深圳「8·10」集體舞弊事件,讓中國最早一批股民的信心受到沈重打擊,之後的4天,兩地股市大跌。 10月12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成立,由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兼任主任。

1992年10月,被調至這個新成立的國務院證券委辦公室擔任副主任的王益面臨的選擇,則是關於自身前途。

其實,這不是王益一個人的困惑。這一年,在政府中層或低層官員中出現了一個下海經商熱,後來他們管自己叫「92派」。

王 益是「92派」成員之一,他經過接近一年時間權衡的結果,是選擇下海。他在政府的資源幫助下迅速獲得了「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理事」的頭銜。 「1993年,公職在身的王益,加入到了海南淘金的熱潮中。」這名知情人說,「不幸的是,王益夫妻二人趕上了海南開發的末班車,1992年底,1993年 初,他們殺到海南,不到一年時間,1994年海南的房地產熱就基本見頂了。」連像萬通母公司海南萬通這樣更早涉足地產開發的企業都身陷危機,更不用說王益 這樣的後來者了。

重回仕途:編織更大「舞臺」

生意上的失利讓王益反思自己的選擇。 「他意識到自己並不適應生意場,辦事求人的滋味很不好受,那兩年多的從商經歷讓他疲憊不已。」國家開發銀行一名接近王益的知情人說,「這讓他下決心要重回仕途。」

1993年6月,國務院決定將證券委辦公室設在證監會。自此,證券委和證監會的工作人員和工作場所等初步實現一體化,兩年後,國務院正式批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機構編製方案》,確定證監會為國務院證券委的監管執行機構,這次機構調整為王益重返證監會提供了機會。

「成了運動員的裁判,不能說他們一定都有問題,但這對於行政色彩濃厚的中國式監管來說,本來就是一個隱患。」一名業內人士說,「他們和身處監管部門的王益編織了一個更大的‘舞臺’。」

內部鬥爭:「行政」戰勝「市場」

王益到證監會的1995年,這個成立於資本市場蠻荒時代、一切仍在摸索之中的監管機構剛剛經歷了一場關於規則的內部鬥爭。它的結果,是行政派戰勝了市場派。

後 者代表是中國證券市場的開山人物之一、現為中國投資總公司總經理的高西慶。對於監管權力過度集中的危險的察覺和警惕,是高西慶在1995年選擇離開他一手 參與創建的證監會的原因之一。 「這是我第一次辭職。」高西慶說,「我在任時,有一次聽人講,我們部門的職員下班後,被一家公司的車接走了。後來這個職員告訴我是因為順路。我就此專門開 會講過一次,‘順路接的也不行,不能給人家瓜田李下的感覺’。

高西慶當時的職務是證監會發行部主任兼首席律師。這位1981年9月赴美留學法律、在華爾街擔任律師、1989年回國擔任「聯辦」(即現在的中國證券市場設計研究中心前身)首席律師的學者型官員。顯然,在高西慶首次為官的3年裡,他的西方經驗遇到了挑戰。

蠻荒時代:積累豐富人脈

但 市場派的理論沒有起作用。中國證券市場的特殊性之一,在於它是全世界100多個證券市場中唯一一個自上而下方式建立起來的市場。上世紀80年代末,上海、 深圳兩個地方政府積極籌建證券市場,各自制定了一套公司、證券規則。行政和市場之爭的表象下,是中央和地方之爭——行政發審權力向證監會集中,是這個過程 的必然結果。中央和地方長達數年的博弈到1997年畫上了句號——兩個證券交易所上收,發審權全部收歸證監會。

王益成了最終實至名 歸的行政權力的收穫者。高西慶離任後,他所負責的發行部,被剛剛就任證監會副主席的王益所接管。和他的前任相比,王益顯然是一位充滿本土色彩的監管層官 員。 1985年11月到1992年9月王益在中央顧問委員會辦公廳工作的這段時間,為他積累了豐富的人脈和資源。 「這些資源,在麻煩不斷的股市蠻荒時代,的確顯得更為有用。」一名接近王益的政府官員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新快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新一期特刊已經發表
請榮譽會員登陸下載
更多會員專刊

更多專題
今日重點文章
更多重點文章
捐助
72小時熱門排行
更多熱門排行
熱門標籤
更多專欄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