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民俗薈萃:老南京餐桌擺「炒五毒」(圖)

發表:2009-05-29 21: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許多端午節的習俗和傳統還是漸行漸遠。老南京總覺得如今端午節已經沒有太多的氣氛,因為他們兒時經歷的端午節給他們留下了太多的印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老南京記憶裡的端午節,聽他們講述當年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幾個元素:粽子、雄黃酒、"炒五毒"等。

節儉老南京,蘆葦叢中採粽葉

粽子似乎是端午節的標誌。南京包粽子用的是蘆葉。時近端午,菜場裡,街邊上,都會有這種被叫成"粽葉"的蘆葉賣,在上世紀50年代不過一二角錢一把,足夠小家庭包粽子用。可當時的南京市民還是喜歡到外秦淮河邊、夾江邊的蘆葦叢中去採粽葉,說起來是一種樂趣,講穿了還是想省一點錢。

我在十來歲時,就曾跟著鄰家的大孩子鑽過蘆蕩,轉來轉去,見到的蘆葉都不足一尺長,只及街邊賣的粽葉一半。好歹總算扯了一些回家,手上劃了許多口子。用過一次的粽葉,一般人家都不捨得扔掉,洗淨晾乾,板板正正地紮好了掛起來,留著來年摻在新葉裡用,其實一點清香味都沒有了。無論新葉舊葉,用前都要用水泡。端午前幾日,家家門前都放了一隻大木澡盆,浸泡著一盆粽葉,也總是用新葉遮住舊葉,讓人覺得端午的顏色就是那種青艷欲滴的翠。蒸煮過一次的粽葉發黃,再煮一次就發黑了。所以吃完粽子,媽媽只將發黑的粽葉挑出扔掉。扎粽子的線,常用的是粗白棉線,就是平時縫被子用的那種,也是可以反覆用的。只有少數人家,用的是納鞋底的多股線。

糯米限量供應,夾心粽當時很奢侈

包粽子本該用糯米,因其黏性好,可以粘住惡龍的牙齒,免得它去傷害屈原。然而一般人家只能以粳米摻少許糯米,甚或以秈米為主,摻上粳米和少許糯米,因為在計畫供應的糧食中,粳米和糯米都是限量供應的,糯米尤少,大約一個節氣一人只有一斤,且價格也要高幾分錢。貧寒人家,不得不做這種算計。

家裡常包的是白米粽,偶或也能包點夾心粽。一種是素心,在米裡摻上紅豆,或紅豆沙,或去了核的棗肉;肉粽,是將過年時省下的臘肉,切成肉丁,每隻粽子裡包入二三丁,吃時揭開粽葉,只覺肉香扑鼻。不同內容的粽子還得放在一鍋裡煮,就要變換粽子的形式或在扎線上作出記號,以利辨識。

包粽子是女人的事,家中的母女婆媳,圍坐在木盆邊包粽子,也是一種手藝的考試與較量。有時鄰家的女人也湊過來看,品頭論足;自恃手藝好的人,還會大方出手,動作麻利優美地包出個挺刮的粽子來,得意揚揚地享受一串讚美。所以女孩子從小就要學包粽子,但人小手軟無力,包不得真粽子,就包紙粽子。用較硬的紙片,折成一個小四角粽的樣子,外面用彩色絲線一縷一縷地纏齊,小巧斑斕。這原該是一種香袋,裡面可藏雄黃,後來卻成了女孩子練手藝的基本功。

必備"雄黃豆"和"炒五毒"

蠶豆是端午的時鮮,也是最廉價的時鮮,記得當年連大殼賣的蠶豆,不過一分錢一斤。或許是因為那嫩黃的色澤,炒蠶豆瓣被叫作"雄黃豆",是端午節午餐上一道不可少的菜。蠶豆給我的童年增添了許多樂趣。媽媽將連著小殼的蠶豆用白線串成豆鏈,放在飯鍋裡蒸熟,讓姊妹們每人一串掛在脖子上,可以不時地拈一粒進嘴。為了炒雄黃豆就得剝豆瓣,剝得不耐煩時,媽媽就教我們將剝下的半截豆殼套上指尖,在指肚上畫出人的眉眼口鼻鬍鬚,就有了若干可以隨心所欲命名的玩偶,表演各種自編的鬧劇,或者與弟兄們手指上的人物打鬥。

午餐上另一種不可少的菜餚是"炒五毒",以韭菜、茭草(或金針菜)、木耳、銀魚、蝦米等同炒,大約是以這幾種菜象徵蟾蜍、蠍子、蜘蛛、蛇、蜈蚣等五毒。中國傳統的磚木建築,年代久了,會滋生蜘蛛、蜈蚣、蠍子、蛇等爬蟲,而天井陰溝中,也確有蟾蜍活動。小時候我就親眼見過家中的房頂上掉下五六寸長的大蜈蚣,也有鄰居晚間在院子裡乘涼被蠍子蜇了一直呼痛到天亮。這其中蛇的地位不同於其他,家中的無毒蛇好像只在這一天是被驅逐的對象,更多的時候是被敬為"家神",不敢冒瀆的。

端午真正的時鮮是鰣魚。可鰣魚早已不是普通百姓家中能夠上桌的東西了,如今甚至連它的樣子也看不到了。

孩子都可破例飲雄黃酒

端午的午餐,孩子們也可以破例飲一點酒,就是以雄黃研末浸泡的雄黃酒,據說可以驅蛇蟲、保康健。所以就連嬰兒,父母也會用筷子頭蘸點酒去辣他一下。大人一邊喝酒,一邊用手指蘸了酒,在孩子的額上點出一個黃點,或者寫成一個王字,希望孩子像虎而容易成長;有時連手心足心也都點上,可見父母愛子心切。剩下的酒灑在牆角壁邊,以祛毒蟲。也有人以雄黃在小紙條上寫:"五月五日天中節,一切蛇蟲盡消滅",倒貼在牆角,其實驅祛蛇蟲的仍然是雄黃而非咒語。

除了雄黃酒,端午驅殺邪魅的兩個利器就是菖蒲和艾葉了。菖蒲取其形,艾葉取其用。據說將菖蒲剪成刀劍形可以殺鬼,端午日懸於床頭帳外,或用以掃床下。近年菜場上偶見人賣,買的人多置於家門旁,因為新式裝潢的居室裡,似乎已沒有放這種東西的地方,所以完全成了一種滿足心理需求的象徵。而艾葉具有驅蟲功效,傍晚點燃艾葉,其煙可驅蚊蟲。這辦法我在蘇北農村插隊時還常用,並不限於端午。舊日亦有以真刀真劍懸帳內者,同樣意在殺鬼。記得當年媽媽有一把做工十分精巧的料器鑲銀鞘鋼刀,長不過三寸,端午那晚為我們掛在帳子裡,但到底因為刀口鋒利,半夜裡媽媽又收起來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