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令滋彰 盜賊多有

作者:一拙 發表:2009-07-07 13: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為治之道,是:人情、事理、法律?還是倒過來:法律、事理、人情?當然是仁智互見、公婆有理的事體;但是,使人不能不想起《論語》的"其父攘羊其子發之" 的事體。當時孔子駁斥葉諸梁的"大義滅親"說,而認為"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才是人倫正道。於是,從來學者多詬詈,說中國只重"人治",不講 "法治"!是這樣嗎?講個故事:

楚·昭王時,宰相石奢為人堅直廉正,無所阿避。一日,巡視州縣,正好碰到警察在追捕殺人凶嫌,石奢當然著人加緊追緝了;誰知抓來的,竟然是自己的父親!石奢二話不說地放縱了父親,而自我捆綁著入獄服刑,且使人報告昭王,說:"臣縱放罪父,依法當死!"

昭王說:"唉,你們就假裝追捕不到,不就得了嘛?死腦筋!還是幹你的宰相去吧!"

石奢說:"不行!我不偏袒父親,是謂不孝;不守法令,是謂不忠。大王要赦免我們父子之罪,是您的恩賜;伏罪而死,以正國法,是臣的職責所在。"終自刎而死。

這是不講"法治"的國家嗎?其實,我們從來的治道,就是用法而不言法(就是盡把‘法治'放在口頭上講);要不然,試想,一個偌大的國度,不用法,還有不亂的嗎?從《尚書》講"呂刑"以來,那一代沒有法典呢?只是強調用法之弊,實有不可勝言者,如太史公寫《酷吏列傳》的人物,多有這樣的無奈語:

是時民樸,畏罪自重;而(郅)都獨先嚴酷,致行法不避貴戚......武帝即位,吏治尚循謹甚;然(周陽)由居二千石中,最為暴酷驕恣......自寧成、周陽由之後,事益多,民巧法。大抵吏之治,類多(寧)成、(周陽)由等矣......

自(王)溫舒等以惡為治,而郡守、都尉、諸侯二千石欲為治者,其治大抵盡效溫舒;而吏民益輕犯法,盜賊滋起......大群至數千人,擅自號、攻城邑、取庫兵、釋死罪,縛辱郡太守、都尉殺二千石......小群盜以百數,掠擄鄉里者,不可勝數也。

於是天子始使御史中丞、丞相、長史督之,猶弗能禁也......其後小吏畏誅,雖有盜不敢發,恐不能得坐課累府;府亦使其不言,故盜賊寖多,上下相為匿,以文辭避法焉......

學法、習於法的人多說:"治亂世,用重典。"以上所引,就是用"重典"的結果;難怪太史公要慨乎其言地說:

"孔子說:‘政府一味用法的結果,勢必導致百姓了無羞恥地鑽法律漏洞,而扭曲了道德、價值觀念,最終社會必將付出慘痛的代價而後已。反過來,政府以道德、禮義來作示範,來教導百姓;社會不但弊絕風清,百姓更能知廉知恥,而登國家於衽席。'

法令只是治國的工具之一,而不是導致國家清平政行的根源呀!你如今倒本為末,變工具為目的,社會焉有不亂?國家焉能不亡呢?"

太史公的《酷吏列傳》寫了:侯封、晁錯、郅都、寧成、周陽由、趙禹、張湯、義縱、王溫舒、尹齊、減宣、杜周等,十二人中能夠壽終正寢的只有趙禹、尹齊、杜週三人,而砍頭棄市的五人、自殺的三人、剃光頭髮穿著囚衣的一人。

我們對照他的《循吏列傳》看,"循吏"只寫:孫叔敖、鄭子產、公儀休、石奢、李離等五人,而個個都是"奉法循理,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的官吏。史家說:"太史公傳《循吏》,無漢以下者;傳《酷吏》,無周以前者。寄慨深矣!"

究竟寄託了什麼深沉的感慨?侯封是呂后的重臣,晁錯、郅都是景帝的智囊,寧成以後則都是武帝的能吏;呂后、景帝、武帝,不都是所謂的"英主"嗎?英主而用法、玩法,甚而弄法,太史公有不慨嘆的嗎?

来源:人間福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