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海鷗」往返於中外之間

發表:2009-12-11 23: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留學人才從"回國服務"到"為國服務",從"人的回歸"逐漸演變為"才的回歸"--他們既不是"海歸",也不是"海待",他們是"海鷗"!日前在京發布的有關"留學與海歸"人才研究的藍皮書《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報告(2009)》中,"海鷗"這一代表跨越大洋兩邊跑的留學人員的新鮮詞彙被正式提出。報告主編王輝耀指出,估計目前中國的"海鷗"已達10萬人。"海鷗"是怎樣的一個群體?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又是怎樣的?"海鷗"有什麼樣的"苦處"?本報記者昨日採訪了幾位"海鷗"一族。

"海鷗"具備一些傳統的"海歸"所不具備的優勢,更容易使留學人員找到自身能力與中國國內需求的契合點。

夫妻兩人都是標準"海鷗"

王穎2000年赴澳大利亞讀高中,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讀完軟體開發專業後進入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工作,工作期間又拿到了悉尼大學的金融學碩士學位。

從今年年初開始,王穎回到中國,臨時擔任一家全球化研究機構的主任助理。因為與澳大利亞經常有工作方面的聯繫,而且家也安在澳洲,父母仍在澳洲,王穎就此開始了飛來飛去的"海鷗"生活,經常往返於中澳之間。

"我之所以能夠輕鬆地選擇做一隻‘海鷗',還是得益於澳大利亞國民銀行成熟的休假制度。每名員工都有少則一年、多則兩年的長假,可以選擇外出度假或者工作,增加各方面的經歷。休假期間薪水沒有,但員工福利仍可保留,所以我可以利用這一段時間到中國的全球化研究機構任職。"王穎說,由於對這種"海鷗"的狀態很滿意,也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經驗和能力,王穎現在正在考慮申請延長休假到兩年,繼續做一隻往返中澳之間的"海鷗"。王穎的愛人比她早兩年回國創業,從事中澳貿易方面的工作,也是一隻標準的 "海鷗"。

王穎認為,這種"海鷗"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國家來說,都具備一些傳統的"海歸"方式所不具備的優勢。對個人來說,頻繁往返於中外之間,既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國外最新的技術和經驗,又能及時瞭解到中國國內的需求,更容易使留學人員找到自身能力與中國國內需求的契合點。而且,對於已經在國外安家的留學人員來說,"海鷗"的生活方式能使他們兼顧家庭與事業。對國家來說,"海鷗"們能夠給中國現代化建設帶來源源不斷的創造性想法,促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等各方面的流動。 "總之,這是一種應當鼓勵的發展趨勢。"

對於經常往返於中外之間的"海鷗"們來說,出國手續已經不是問題。出國只不過是"坐一次飛機,換一種語言"而已。

"出國越來越不像出國了"

一年南非、九年英國、半年美國,石堅的經歷不可謂不豐富,不過他最終選擇了做一隻在中國和海外之間飛來飛去的"海鷗"。

1998年初中畢業的石堅在南非生活一年之後來到英國讀高中,直到2008年在英國拿到金融碩士學位。研究生畢業前的最後半年,
他曾前往美國尋找發展機會,但發現美國的機會還不如英國多,"雖然金融危機尚未來臨,但從獵頭的話語中就可以聽出,經濟下滑的趨勢已經顯現出來"。於是,雖然距離拿到英國綠卡只有半年,石堅還是在去年中期選擇了回國發展。

雖然石堅本人對"海鷗"這個新名詞還不甚瞭解,但實際上從回國的第一天,他就成了一隻名副其實的"海鷗"。不論是剛回國時在一家投資公司打工還是後來與朋友合夥創辦了公司,出國對他來說都已經是家常便飯,因為"經常需要和國外打交道,很多事情需要與對方當面溝通"。

作為一隻"海鷗",石堅本人最大的體會就是"出國越來越不像出國了"。首先,對於經常往返於中外之間的"海鷗"們來說,出國手續已經不是問題。石堅現在持有美國、英國、歐盟、港澳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次往返簽證或籤注,每次出去只需購買機票。"頭一天下午確定,第二天上午就能出發"。其次,旅行時間大大縮短,和國內出差幾無差別。"不管去哪個國家,每次都是住同樣的簽約連鎖酒店,吃中餐、喝可樂,沒有任何區別。"

對於石堅來說,出國只不過是"坐一次飛機,換一種語言"而已。他身邊的很多朋友都這樣。不過,這樣的工作方式促進了"海鷗"們的事業發展和中外之間的人員與信息溝通,縮小了中西方的差距。

有些拿了別國公民身份的"海鷗",不得不每三個月去一次香港,有時候出了關轉身就回來,就是為了一次出境記錄。

"海鷗"有手續不便"苦處"

雖然大部分"海鷗"對自己的生活工作狀態還算滿意,但對於一些已經取得國外綠卡或者護照的留學人士來說,手續上的問題還是使他們飛得不太自由。王穎現在持中國護照澳大利亞綠卡。按照澳洲法律規定,她必須每5年累計在澳洲住滿1年,才能將綠卡維持下去
。"雖然我做‘海鷗'才滿1年,可是要繼續長期這樣‘飛'下去,就不得不考慮這個實際的問題了。"

相比之下,已經取得澳大利亞護照的趙小達煩惱就更多了。雖然他是原籍中國的留學人員,但取得澳洲護照後就完全被當成外國人一樣對待。趙小達對記者說,如果他希望拿到中國的合法工作簽證,則必須就職於外資企業,而且該企業的規模、納稅額還有一定的門檻。如果持其他種類的簽證進入中國,必須每3個月有一次出境記錄,因此像很多"海鷗"一樣,他不得不每3個月去一次香港。"我有時候出了關轉身就回來,就是為了一次出境記錄。"而且,持其他種類的簽證也是不允許在中國境內工作的。至於作為外國人的趙小達要在中國開辦自己的公司創業,手續就更加繁瑣一些,他直到現在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楚。

石堅也向記者道出了"海鷗"們在生活上的苦處。"比如,中外假期不一樣,國內的春節、國慶等節日,我們必須工作,有時還要出差。到了聖誕節、感恩節,國外又不工作,而國內的親人們卻在忙碌。長期有這樣的‘時間差',和親朋好友的關係免不了會疏遠。"

專家解讀

"海鷗"的群體只會越來越大

記者就"海鷗"現象採訪了這一概念的提出者--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輝耀。

記者: 您對於"海鷗"是如何定義的?

王輝耀:"海鷗"就是進行跨國環流的
留學生群體。與海歸相比,並沒有徹底回到中國,或者說即使留在國內也經常往來於中國和海外之間。

記者:"海鷗"是從何時開始大量湧現?這種現象出現的背景和根源是什麼?

王輝耀:"海鷗"真正大量湧現,是在上世紀90年代,尤其市場經濟確立之後,並在中國入世後進入熱潮。根源就在於市場經濟強調人才能夠跨國籍、戶籍的流動,全球化帶來的跨國貿易以及中國企業的走出去與跨國外企的走進來,也產生了工作需要跨國流動的客觀要求,而留學生具有國際化的天然優勢。

記者:"海鷗"的出現反映了中國在留學政策上的哪些轉變?

王輝耀: 2007年2月,中國新出臺的《關於建立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綠色通道的意見》重申,"對暫時無法回國的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鼓勵他們通過兼職、開展合作研究等各種適當方式為祖國服務,做到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從強調"回國服務"演變到同時強調"為國服務",從強調"人的回歸"演變到也同時強調 "才的回歸"。在實踐中和事實上,"海鷗"形態的存在已成為吸引海外人才歸來(質變為海歸)的一種重要方式。

記者:粗略估計目前中國的"海鷗"有多少人?大多集中在哪些行業?

王輝耀:我估計中國目前"海鷗"已超過10萬人,而且增長趨勢迅猛。跨國企業,涉及國際化需求的行業例如投資銀行,新經濟與高科技產業,以及其他行業涉及國際產業分工協作的環節等,是"海鷗"的主要陣地。微軟的幾個不同時期的領頭人都是"海鷗"式人物,如高群耀、李開復和張亞勤等。

記者:"海鷗"的工作方式對其本人和中國現代化建設有哪些好處?

王輝耀:必須注意實際情況,有些領域的人才徹底回國好,某些領域的人才如果回來,一時缺乏發揮作用的平臺,留在海外掌握最新技術與經驗,將其傳遞回國內作用更大,自己也更有發揮空間。另外,中國也需要一批跨國流動的人才,引導企業的出口與外包,推動文化傳播,帶領企業走出去,引導外資走進來。

記者:作為"海鷗"需要哪些基本素質?或者說具備哪些優勢?

王輝耀:國際化的視野,精通外語,擁有多國居留證件,具有跨國界和文化的操作處理能力,這些通常被看作"海鷗"的顯著特徵。在過去五年,標準普爾500指數企業中擁有國際經驗人數的比例從26%增加到34%。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還將跨國外派當作晉升高級管理層的必要程序。

記者:您對於"海鷗"群體在中國的發展有哪些預測?

王輝耀:隨著中國日漸融入全球化經濟體系,會有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以及從事跨國貿易,也會有更多外國企業來到中國發展,我認為"海鷗"群體只會越來越龐大,這是全球化趨勢使然。

記者:中國應該採取哪些政策鼓勵更多"海鷗"產生?

王輝耀:即使再與政府無關的"人才流動",也是在政府的綠卡、簽證渠道之內。因此,"海鷗"的生存與發展,需要政府採取更加開放的政策,例如簡化簽證程序並降低門檻,對於原籍中國、各項記錄良好的中國留學生直接發放長期簽證或免簽證的"同胞證";減少戶籍政策對於人才流動的阻力等。

名詞新解

海龜(海歸):海外留學歸國人員

海帶(海待):留學人員回國後暫時待業者

海鮮:留學人員回國受重用者

海星:"海歸"中的明星

海藻(海找):"海歸"中不斷找工作仍找不到合適工作的人

海草:海外歸來的因學術學歷背景不高、難找到好工作的留學人員

海參:無工作經驗的海歸學生

海根:扎根海外的留學人員

海派:由海外跨國公司或海外機構派遣回國,擔任駐華機構代表或中高層管理人員

海泡:已經學成或接近畢業,雖然很想回國發展,但對國內發展態勢不是很瞭解,左右為難地"泡"在留學地者。




来源:北京青年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