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學生一般忙:英國人也盛行請家教

發表:2010-01-16 23:3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並非中國父母獨有的教育理念。《泰晤士報》文章指出,英國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爭搶入讀名校機會,不惜重金聘請家教,近年風潮尤盛。

家教風源於當代社會競爭壓力日增,刺激家長們"望子成龍"心態。教育界人士擔心這可能過早增加孩子負擔,有礙其身心全面健康發展,並可能擴大貧富階層受教育權利不平等的矛盾。     

家教業興旺

畢業於牛津大學生物系的馬拉奇·吉尼斯今年剛23歲,已經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成功事業--設於倫敦的"聰明小東西家教中介所",剛運營一年,在倫敦家教界已小有名氣,平均一天能接到10份客戶申請。

吉尼斯本人就是其中的王牌家教,是很多家長"搶購"的對象。最近他在紐約上東區一戶富人家裡過了一個月奢華生活,為的是幫一個準備上伊頓公學(英國一所貴族化私立學校)的男孩進行考前衝刺。

吉尼斯說,因為復活節假期剛好在公學入學會考前,常有些有錢的家長讓家教跟著全家一起去國外度假,家教幫孩子準備考試的同時也可以免費享受一下滑雪等昂貴的休閑活動。"我們準備在明年的公學入學考前,在(法國滑雪度假勝地)梅裡貝勒開設一項複習課程,因為那裡總有好多人帶著家教去度假。"

請吉尼斯做家教價格不菲,按照補習目的和內容不同,每小時收費至少45英鎊(約合75美元)。但他說這收入在業內不算頂尖,他認識一位在倫敦專門為學生準備美國大學入學考試的家教,收費高達每小時250美元。"聽起來好像很貴,但你想想在倫敦請一個水管工也得花不少錢......"

在吉尼斯看來,對那些成績很好、但難以找到高酬勞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而言,做家教是最佳職業選擇。"任何擁有大學理科文憑、性格又隨和的人(在家教界)都有好前途。"

吉尼斯的成功應歸功於英國家長愛請家教的風潮。據英國教育慈善機構"薩頓基金會"最近一次調查,倫敦11歲至16歲的中小學生中有43%請過家教,比4年前所統計的比例--36%上升了7個百分點。

薩頓基金會的政策總監詹姆斯·特納說,目前教育界存在一種"軍備競賽"現象。"我們做調查之前有一種假想:經濟不景氣,家教業也隨之衰落。但事實並非如此。"他解釋說,經濟衰退期,父母們可能會為了省錢而放棄讓孩子上昂貴的私立學校,但他們會覺得有必要請家教來補償公立學校採取大班制教學無法個別輔導的缺憾,或是為了讓孩子能入選只選"好學生"的文法學校就讀。

"假如你沒有足夠的錢把家搬到有好學校的地區,或交不起(私立學校)學費,至少一個家教還是請得起的,"詹姆斯·特納。

在倫敦,有些家教是"個體戶"--可能只是個退休女教師,中介人兼助理就是自己的丈夫;也有些像"家教艦隊"這樣已成規模的中介公司,旗下網羅了數千名家教。

不光是家長愛給孩子請家教,英國政府也一定程度上也起到鼓勵作用--政府推行的"取得大進步"教育扶助項目針對在公立學校就讀的9歲至14歲兒童,由政府掏錢雇家教,為數學或英語科目成績不達標的孩子提供每星期10小時的一對一補習。

政府將為這個項目投入1380萬英鎊(約合2291萬美元),計畫覆蓋60萬名目標學童--其中一半是數學不好的學童,一半是英語不好的孩子。將有1萬名家教受雇,補習費最高為每小時29英鎊(約合48美元)。這個收入,家教行業的"明星"們可能不屑一顧,但對多數家教而言仍是一份好差事。同時,公立學校內的後進生往往家境不佳,所以對這些學生家庭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

家教風之弊

請家教能否保證孩子一定達到家長的期望?

在倫敦北部開設"激勵"家教中介所的安吉拉·科亨說,她從不向家長保證學生能達到什麼水準,因為家教的作用"關鍵在於增強信心,而非加壓......即使家教確實讓學生在學業上有所提高,可能還是無法達到他們想進的學校標準。這就是人生,這就是現實。"

她認為有些父母是在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轉嫁到孩子身上。"我聽過(有些家長對孩子)這麼說,‘你要是進不去(那個學校),就是毀了我們的夢想'。這些家長大多自己小時候未能入讀名校。"

有些人認為,家教雖然能提高學生成績,但長遠而言對學校發展有害無益。

"家庭與家長研究所"主席兼倫敦福音橡樹小學校董事會主席菲奧娜·米勒認為,請家教風氣使一個學校的真實成績得不到體現。她說,倫敦很多有名的小學在考試中表現出色,並非因為學校教學質量高,而是學生家長們為了讓孩子以後能上好中學,一直在請家教輔導孩子。而這對於類似福音橡樹小學這樣的慈善性質學校造成不公,因為這類學校招收的學生大多來自貧困家庭,家長付不起請家教的錢。如此,在各名校按照成績選拔學生的考試中,沒請家教的學生就會處於不利地位。

現年43歲的芙朗辛·阿爾曼多斯當了15年教師,最近剛開始做家教。她承認家教風可能擴大教育不平等,但確實能起到促進孩子學習的作用。阿爾曼多斯在擔任私人家教的同時,也參加政府資助的差生補習項目,為兩所公立小學成績不達標的孩子補習,這讓她覺得自己在"回報公立教育系統"。

英國教育研究所教授朱迪·艾爾森卻不同意這種看法。"國際範圍的統計調查顯示,由於家教在輔導時採取了不同於學校老師的方法,孩子可能感到迷惑。而且,孩子們也可能因此對上課更加不感興趣,因為他們會想,‘我回頭再跟家教老師做這題目,'或是,‘這個內容我已經跟家教學過了。'這會導致他們在學校上課時容易厭煩、注意力不集中。"     

過度家教適得其反

美國心理學家馬德琳·萊文所著的《優先權的代價》一書中,描述了美國新一代"危險兒童"的特徵--不是那些傳統意義上的"問題兒童",而是那些從小被各種家教和培訓師塑造成各科成績優異、卻變得感情冷漠的孩子們。一些"望子成龍"的父母看了之後頗受觸動,因為裡面描寫的給孩子施壓的家長儼然是自己的寫照。

菲奧娜·米勒認為,10歲以下的孩子課外不需再接受家教輔導,"他們應該和夥伴們玩耍,那也有教育作用"。

倫敦教育顧問迪伊·弗蘭肯常指導家長們如何提高孩子應付各種考試的能力。她並不贊成過早給孩子學業壓力。"我的主要建議是在7年級(大約相當於中國初一)時開始做好起跑準備,無論孩子在什麼類型的學校就讀......過於密集的訓練可能適得其反。"

她回憶自己擔任著名私立女子學校"北倫敦學院"小學部主管時面試申請入學者的所見所聞,看到"11歲的孩子嘴裡,每個名詞前面都要加上5個極其複雜的形容詞,還有一些孩子被家教訓練得非常死板,在那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即興環節中,常常表現得目光呆滯,因為這和家教教給他們的一套完全不同"。

"家長必須擺脫一種迷信:想進好學校,不需要讓孩子變得像愛因斯坦那麼聰明,"弗蘭肯說。

家教也有苦衷。實習教師彼莉婭在讀牛津大學期間曾當過家教。她說,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們給家教很大壓力。

"家長們喜歡喋喋不休地跟我談論他們的孩子,常聽到‘他的學習態度很糟糕,他姐姐比他勤奮得多'之類的話。然後我見到那個孩子,其實他只是個很正常的少年。"

她常常被家長要求或暗示幫孩子做作業。她說,在一些寄宿制的私立學校,只要學生能考出好成績,即使學生把家教帶進學校一起住,在上課之餘進行輔導,學校也根本不管,養成孩子過於依賴家教的習慣。

来源:新華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