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經濟真的曾經世界第二嗎?

作者:余一中 發表:2010-09-21 15: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今天的年青人眼裡,俄國只是發展中國家,是「金磚四國」之一。他們很難想像,俄國的前身蘇聯,竟然一度曾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超級大國。

「蘇聯經濟世界第二」這樣的話,當年在蘇聯和全世界似乎就是無需證明的公理。它反覆出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蘇聯領導人的講話中、蘇聯的黨政文件中和蘇聯學校的課本裡,同樣也出現在我國的教科書和各種出版物中。《維基百科》的「蘇聯經濟」詞條中至今還有這樣的記載:「蘇聯經濟是世界上規模第二大(僅次於美國經濟)的經濟體,其工業產量佔世界工業產量的五分之一……」該詞條還列舉了1990年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的蘇聯國內生產總值(GDP)2659.5萬億美元、人均生產總值(人均GDP)9130美元等數據。

從這些數字看,當時的蘇聯已經穩穩躋身於發達國家之列。然而,僅僅過了一年,這個超級大國竟轟然解體了。後人在談到蘇聯解體的原因時,除了其他的東西外,幾乎都要提及它那不爭氣的經濟。那麼,到底應當怎樣看待蘇聯經濟呢?

蘇聯是一個意識形態至上的國家。在蘇聯,經濟只是政治的附庸。80年代擔任過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即政府總理)的雷日科夫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在實際生活中政治支配一切,包括經濟這個‘灰姑娘’。」「黨的高層在把各種經濟決議下發甚至強加給部長會議的時候,是不對其執行情況負責的。若是一切都成功了——瞧,怎麼樣,榮譽屬於黨的領導人,經濟工作者也是好樣的。若是不成功——就拿部長會議、更低級的部門或加盟共和國的執行者是問。」我們不難想到,這樣的體制必然伴隨著好大喜功、浮誇造假。80年代中期轟動世界的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的「棉花案件」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

1976年,該共和國黨中央第一書記、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拉什多夫,在實際僅出產了不足300萬噸棉花的情況下,竟然開動政權機器,佈置層層多報棉花產量,最後向蘇共中央上報了600萬噸的收成。他因此再次獲得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的稱號,而參與浮誇虛報的各級官員也都得到了相應的獎賞。我們在看待「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規則指導下得出經濟數據時,給這些數據打一個大大的折扣是不會錯的。

蘇聯自成立之日起就設立了「把革命烈火燒遍全世界」的目標,並為此在國家生活中一直奉行「先軍路線」。這在經濟上得到了充分體現。自斯大林的第一個五年計畫開始,蘇聯經濟就貫穿著重工業優先,國防工業尤其優先的方針。對國防工業及與之相關的宇航業,蘇聯一向都是投入巨資和大量的尖端科技人才(僅在1990年,就有168萬名學者和專家參與了軍工的科學保障工作),精益求精,不計成本。它的武器貿易曾一度在世界武器市場上佔據第一位。例如,1988年在全世界武器貿易中,蘇聯所佔份額為38%,而美國只佔30%。在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還在世界多個熱點地區——中蘇邊境和阿富汗、衣索比亞、安哥拉等國——動用軍事力量。為此,蘇聯付出了巨大的財力物力。例如,僅1987年蘇聯就為阿富汗戰爭耗資54億盧布,每晝夜為1470萬盧布。此外,蘇聯還長年養著一支龐大的軍隊。1988年,這支軍隊的總兵力達到513萬。加上安全和內衛部隊、軍工企業和公檢法系統的職工等,蘇聯與軍事和治安有關的人數量應當在2000萬以上(1991年蘇聯人口約為2.93億)。這樣,沈重的軍事負擔將蘇聯人民可能享受的經濟成果又打了一個大大的折扣。

據一位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講,蘇聯國民經濟的總產品中,有60%都是重武器。在這種情況下,保障人民日常物質生活需求的輕工業和農業在經濟中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實際上,自打斯大林時代起蘇共對輕工業、農業一直採取能糊則糊、能混則混的態度,只要它們不妨礙軍工的發展和政權的穩定,不妨礙其爭霸世界就行。對於這一點,許多80年代末到過蘇聯的中國人都有真切的體會:笨重的黑白電視機在開機後要過好一會兒才顯示圖像,吸塵器工作時的聲音出奇的響,電冰箱壓縮機發出的噪音攪得人難以入眠,服裝和鞋襪等日用品大多式樣陳舊、做工粗陋……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來華進修和工作的蘇聯人在回國時每個人都儘可能多地往家帶東西——從絲綢襯衫、羽絨服、牛仔服、口香糖到錄音機、彩電、照相機等等。據雷日科夫說,即使在經濟好轉的1986—1988年,蘇聯還是有「未滿足的需求」,即「有錢買不到東西」。甚至出現了「在經濟增長的同時,食品供應矛盾加劇」的怪現象。「1988年,食品短缺總額達210億盧布。」這一缺口相當於當年蘇聯食品工業總產量的1/6!輕工業、農業產品量少質差的狀況,給蘇聯經濟成就打了第三個折扣。

蘇聯政權從它開始存在的第一天起就想到:必須讓一部分人感受到它給他們帶來的實際利益,他們才會鐵了心地跟它走。一開始,當平民百姓受到飢餓與死亡的威脅時,政權只是給這部分人發雙份的口糧,提供緊缺的日用品和住房。後來,這種特權越來越大,享受特權的人也越來越多,結果形成了一個特權階層。到勃列日涅夫時期,特權階層大約有50萬-70萬人,加上他們的家屬,共有300萬人左右,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5%。這些人可以得到舒適豪華的住宅、日常生活必需品的特供、良好的教育、人身安全保護和各種生活服務,等等。他們還貪污受賄,參與非法經濟活動。僅他們靠侵吞國有資產形成的「隱形經濟」的規模就佔到了全蘇GDP的1/3。前面提到的拉什多夫在「棉花案件」中因多報產量套取的國家資金就超過100億盧布。特權階層的巧取豪奪又將人民大眾的經濟利益打了第四個折扣。

如前所述,1990年蘇聯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2659.5萬億美元。需要指出的是,蘇聯的貨幣發行自20世紀20年代中期索科爾尼科夫被解除財政人民委員(即財政部長)職務後,就不受市場規律的約束力了。蘇聯銀行成了為一個個宏大建設計畫提供巨額投資的印鈔機。失去貴重金屬和實際商品支撐的盧布自然也就貶值了。後來的歷次貨幣及經濟改革都未能改變這一狀況。1989年下半年,按照蘇聯官方的匯率,1美元可以兌換0.63盧布。但在莫斯科的市場上,1美元卻能換到10盧布或者更多。糟糕的金融體制給蘇聯經濟有打了一個大折扣。

這就是曾經世界第二的蘇聯經濟。經濟基礎是如此鬆軟,上層建築就難以矗立。所以蘇聯垮臺了。

来源:南方都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