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感概:眼見不一定為實

作者:劭奇 發表:2010-12-05 01: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孔子曾經感概:眼見不一定為實,憑藉內心的想法來做衡量事物,到頭來也不一定可靠。這個典故有兩個出處,一則出自《呂氏春秋•審分覽•任數》: 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焚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孔子佯為不見之。孔子起曰:「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後饋。」顏回對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棄食不詳,回攫而飯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

大意是是說,孔子被困陳、蔡之間,有七天都沒有嘗過米飯的滋味。估計是疲倦不堪,在白天躺著休息。後來顏回想辦法討回一些米煮飯。當飯快要熟快熟時,孔子路過,遠遠看見顏回竟用手抓取鍋中的飯吃。孔子故意裝作沒有看見,當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時,起身說:「我夢到祖先了,應該那這些清潔的食物先祭祀他們」。顏回忙說:「不行!剛才有灰塵掉到鍋子裡了,我抓了出來,扔掉總不太好,所以自己吃掉了。」孔子感嘆反省道:「原以為眼見為實,誰知實際上眼見的未必可信;憑藉內心的想法來做衡量事物,到頭來也不一定可靠。看來要借由一些事物來知道一個人的為人,也真的是不容易啊!」

另一則出自《孔子家語(卷五)困厄(第二十)》: 孔子厄於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齋貨,竊犯圍而出,告糴於野人,得米一石焉。顏回、仲由炊之於 壤屋之下,有埃墨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子貢自井望觀之,不悅,以為竊也。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窮改節乎?」孔子曰:「改節即何稱於仁廉哉?」子貢曰: 「若回也,其不改節乎?」孔子曰:「然。」子貢以所飯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為仁久矣。雖汝有雲,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將問之。」召顏回 曰:「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對曰:「向有埃墨墮飯中,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 曰:「然乎!吾亦食之。」顏回出。孔子顧謂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說的也是孔子被困於陳蔡,七日不食,只是這回是子貢將他所販來的貨品,設法運出重圍,賣掉,換來一石米。顏回與仲由兩人,在一間破屋裡負責煮飯,恰巧屋上有團黑灰,掉落在飯上,顏回當即將之吃掉。未料子貢在屋外井邊望見此事,心中不悅,懷疑顏回竟然偷偷吃飯,太不應該。不平的跑到孔子那問道:「仁人廉士,到了窮困的時候,也有變節的嗎?」孔子說:「若變節,怎配稱仁人廉士?」子貢說:「像顏回那麼有德行,他應該不會變節吧?」孔子說:「是的,不會變節的。」子貢即告之顏回剛剛偷偷吃飯的事,孔子很覺詫異,說道:「我信回有仁德已經很長一段時間,雖然聽聞此事,也不能除去我的懷疑,或許他這麼做是有其緣故?你且暫不聲張,我來瞭解源由。」 」接下來,孔子考問顏回的情節與之前的故事也一樣。聽完顏回的陳述後,孔子說:「是啊,要是我也會吃的。」顏回出去後,孔子對周圍的人說:「我這樣信任顏回,不是從今天開始的。」 從此弟子們對顏回更加悅服。

社會中充斥著各種訊息,我們大多只能看到或感受到事實一部分,無法窺探其全部,所謂專家的論述不見得是完全正確,歷史的記錄很多時候是由勝利者所寫,人類猶如瞎子摸象般的在探索這個世界,需多更多的訊息與不同的面像,去瞭解事實。孔子都感概:「目不可信,心不足恃」。很多時候,面對事物,不盡信所見,不輕易地否定他人的看法或論述,以為自己真理在握。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