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作品」背後真實的周扒皮(組圖)

「周扒皮」的真實故事

發表:2011-02-28 20:0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農民周春富的腰間常年捆著破布條,「從不閑著」,他一輩子最大的努力就是勤儉,勤儉,然後買地。1947年,在土改的暴風驟雨中,這個富戶一家之主被劃為「地主」,並且死於批鬥中。而以周春富為原型塑造的「周扒皮」,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地主」代表。


高玉寶

黃店屯村位於遼東半島中西部的復縣(今瓦房店市)。1947年,黃店屯村發生了三件大事:第一是這年6月,共產黨回來,村子「二次解放」了;第二是工作隊進村,發動大夥搞土改,「平分了土地」;第三則是,村裡的大戶——老周家的戶主周春富死了。

「老周家也是闖關東過來的。」83歲的黃店屯農民閻振明說。具體哪年哪月從山東遷來的,周家後人也不明曉,周春富的玄外孫孟令騫推測,大概是在清初。

和東北其他地方一樣,復縣長期地廣人稀。清初召民墾荒,一些山東人來到這兒。其中周春富的先祖就在這裡定居下來,開荒、種地、生孩子,一戶人就這樣繁衍生息下來。周家到了周春富這一輩,並不算富裕,按閻振明的說法,周春富「繼承了一些土地,但不多」。但在周春富看來,那些浮財不過是過眼雲煙,只有土地才是結結實實的保障,地裡能出一家人的吃喝,子孫也能受益。於是,這個勤儉、精明的農家子弟,開始一點點地攢錢、置地。他的勤儉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

在黃店屯,年長些與周春富有過接觸的老人都知道,「周春富這人無論吃的還是穿的,都很寒磣,褲腰帶都不捨得買,是用破布條搓的。」周春富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摳門。一個流傳甚廣的細節是,「周家吃剩的粉條用筷子撈出來,放到蓋子上曬乾了日後吃。」

在周家做過多年長工的王義幀回憶說,周春富「從不閑著」,夥計鍘草的時候他幫著續草,他續草鍘出的苞米秸長短勻齊,牲口愛吃。「他有個特殊要求,無論是夥計還是兒女媳婦,幹活時不准穿紅挂綠,穿的好,怕沾灰就不能撒手干了。」

「我在他家要早起。他家人養成了習慣,冬天天沒亮點了火油燈,家裡人做飯的做飯,餵牲口的餵牲口。人家都起來了,你夥計還能賴在被窩裡嗎,起來沒有事提著筐揀狗糞。」2006年,王義幀在跟周春富的玄外孫孟令騫聊天時回憶說。

為了更多地瞭解自己的太姥爺,孟令騫多年來尋訪了幾十個與周家有交往的人,據他介紹,周家「掙錢了就買地,地多了就雇長工,從三五個到七八個的時候都有。太姥爺和長工一樣幹活,一大早就趕馬車出去,回來挂一鬍子霜」。

長工王義幀對周春富買地的嗜好印象深刻:「老頭把家,就願意買地。和人家在地頭說話,末了就問,你賣不賣啊?」

周春富憑藉自己多年的努力,為周家積攢了一大份家業。1947年,也就是土改隊來到黃店屯的那一年,這份家業包括240畝土地,還有「四大坊」——油坊、磨房、染坊、粉坊以及一個雜貨鋪。

在土改隊到黃店屯來之前,周春富對「土改」這個詞兒已不陌生。此前一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布《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不過,1946年那次土改跟周春富沒太大關係。當時的主要內容是「減租減息」以及分配「敵偽大漢奸」土地給無地和少地農民,周家沒土地出租,也沒人當漢奸,算不得改革對象。

但周春富的命運卻因為一紙通知而發生了徹底改變。這年10月,中共中央召開全國土地改革會議,之後發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東北局發出《東北解放區實行中國土地法大綱補充辦法》,遼寧各地黨政領導決定,「貫徹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打擊地主,消滅地主階級的階級路線」,「徹底解決平分土地問題」。也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這一年12月,中共復縣縣委抽調上千名幹部,組成工作隊進村了。

在黃店屯,擁有20多口人,200多畝土地的周家最終被劃作了地主。人均10畝地,在地廣人稀的東北農村,算不得突出,但周家除了土地,還有幾個坊鋪,這在村裡是被認為「很有錢」的象徵,而「有錢」,則是劃分階級,平分財產的一個前提。周春富費盡心思積攢起的家業,最終成了致命的包袱。

1947年12月的一天,黃店屯的男女老少都被通知去村小學。「周春富被拎過來,貧下中農代表們控訴完畢之後,上去圍攻,打啊踢啊。」閻振明至今還記得當年的場景。

在這樣的氛圍中,周春富的一些問題,逐漸被「挖掘」出來。一個當年在周家放過豬的小孩,若干年後回憶:「這地主真太可恨!周家的四個兒媳婦,被他逼著幹活!一個月頭10天,大兒媳婦做飯,二兒媳婦做菜,第三個兒媳婦當‘後勤部長’,推碾子拉磨什麼都干。這10天四兒媳婦可以‘休息’,給孩子縫縫補補做衣服。下一個10天,就按順序‘輪崗’……對家人他都這麼摳,對我們扛大活的長工,你想想得狠到什麼地步!」

這種憶苦思甜式的批鬥方式甚至一直持續到「文革」。「文革」中,時任革委會主任的孔慶祥找到曾在周家當過長工的孔兆明,要他上臺講講周春富的問題,對貧下中農進行憶苦思甜。他是當年周家4個長工裡年齡最小的一個。

孔兆明上臺開始講周春富如何剝削長工,講著講著不自主地說起,老周家伙食不錯,「我們吃的是啥?吃的都是餅子,苞米粥,還有豆腐,比現在還要好」。幹部們一聽,急了,趕快拉他下來。

60多年過後,當「階級鬥爭」不再流行,周春富的苛刻似乎被逐漸淡忘,而他為人「厚道」的一面也慢慢被追憶起來。曾在周家打過短工的孔憲德說:「農忙的時候,就去幫忙,好吃好喝不說,你還得給我工錢,不給工錢誰給他幹?一天的工錢還能買十斤米呢。你不好好待我,我就不給你幹。」而孔憲德的哥哥孔憲丞在周家做過多年的長工,「一年掙8石糧食,養活全家。」老長工王義幀則說:「都說老頭狠,那是對兒女狠,對夥計還行。沒說過我什麼,我單薄,但會幹。老頭說,會使鋤、能扛糧就行。」

周春富具體是怎樣死的,由於沒有正常的法律審判程序,已經找不到檔案記載。村裡的一些老人說,周春富就是開批鬥會時,被活活打死的。

而給周家放過豬的那個小孩,多年後回憶:「周春福(富)是讓人民政府召開公審大會給槍斃了!那天我們家鄉人山人海地去看,尤其是老人們都非常高興。」

周春富的死,在這樣的大風潮下,並算不得什麼特別突出的事件。但讓周春富「揚名」的則是另外一件事情。周春富死後兩年,那個曾在周家放過豬的小孩,參加了軍隊,在行軍打仗的途中,開始動筆根據自己的經歷撰寫長篇小說。

這個小孩,就是著名的「文盲作家」、「戰士作家」高玉寶。1955年4月20日,中國青年出版社首次出版了單行本的自傳體小說《高玉寶》。高玉寶講述了一個小孩子在一家周姓地主家備受剝削,最後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小說的第九章,叫做《半夜雞叫》。在這個故事裡,綽號「周扒皮」的地主,為了讓長工早起幹活,半夜鑽進雞籠學雞叫,最後反被長工們戲弄。《高玉寶》在國內外有二十幾種版本,僅漢文版印數就高達450多萬冊,並被改編為24種連環畫和12種文演唱形式及戲曲書籍,其中尤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64年拍攝的同名木偶片影響深遠。

黃店屯村的孔慶祥回憶:「有一年我在去黑龍江的火車上,正好遇見高玉寶,我問他,有半夜雞叫這回事嗎?他沒吭聲,說這是文學創作的藝術性問題。然後又說,咱們這兒沒有,不代表全國其他地方就沒有。」但真實與否已不重要,這個「周扒皮」的綽號,以及「半夜雞叫」的荒唐舉動,最終成為了中國千千萬萬地主的代名詞。

黃店屯93歲的老人高殿榮,至今還住在土改時分給她的周家三間老屋裡,她回憶起周春富時,只說了一句:「不是惡人,不霸道。」在傳統的鄉村道德語境內,「好」和「惡」是最基本的兩個標準。

来源:農家參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