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妙招來處理婆媳關係(圖)

發表:2011-07-26 11:0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是一個讓人糾結的問題,也是一個很難處理的問題。作為一個男人,一生最愛的兩個女人,一個是生自己的媽媽,一個是娶回家做老婆的人。如何處理老婆和媽媽的關係,如何避免自己夾在中間,是男人們必學的一門功課。那麼要如何處理好婆媳的關係呢?

婆媳之間:有分歧時迴避矛盾,禮讓為先

婆媳之間一旦發生摩擦,不管孰是孰非,作媳婦的一定要先忍讓,萬不可針鋒相對。婆婆說什麼,只管聽著,等事後雙方都心平氣和了,再探討矛盾的起因與解決方法。這樣一來,婆婆面子十足,自己今後也會想法子彌補自己的過失,你在婆婆眼中更是一個識大體的好媳婦。

此外,婆媳雙方平日有了意見,切忌向鄰居、同事或朋友亂講。我國民間有這樣一句俗語:「捎東西越捎越少,捎話越捎越多」。說的就是「傳話」在人際關係中的不良作用。婆媳失和,向親朋鄰里訴說,傳來傳去,面目全非,只會加劇矛盾。作為婆媳,應引以為訓。

婆媳之間:相互尊重與諒解

婆媳之間的相互尊重要求雙方有事全家協商處理,如經濟開支、如何教養第三代等要共同商量,養成民主家風;而屬於個人的「私事」,則應互不干涉,個人享有「自主權」。

作為媳婦,要多尊敬婆婆,因為婆婆年歲大,管家或教孩子的經驗豐富;做婆婆的也不要總是在媳婦面前擺架子,要看到兒媳的長處,多尊重兒媳的意見,特別是教養孩子的問題。也就是說雙方要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婆媳長年生活在一起,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協調的事情,這時就更需要雙方相互諒解。我們的先輩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所提倡的「設身處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原則,都包含著諒解的思想,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金玉良言」,也完全適合於處理婆媳關係。

婆媳之間:發揮兒子的中介作用。

婆媳關係本來就是親子關係與夫妻關係各自的延伸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家庭人際關係,兒子在婆媳關係中扮演著「中介」角色。

兒子可以幫助婆媳進行心理溝通。例如平日家中有什麼關於婆婆的好事,兒子可以多叫妻子出面,母親過生日,買了東西叫妻子出面送給老人等。這些策略都有助於婆媳之間的情感交流。

婆媳之間發生矛盾時,兒子可以起疏導作用。由於婆媳之間既缺少母子間的親切。又沒有夫婦間的密切,因而出現了隔閡往往不容易消除,通過兒子從中週旋,可以消除心理屏障,使婆媳和好如初。

婆媳之間:物質上的孝敬與情感上的交流相結合

上了年紀的人,感情相對脆弱,怕孤獨,愛嘮叨。作為媳婦,如能與婆婆多聊家常、多做家務,多買點老人喜歡吃的東西,會極大地安慰老人那顆孤苦之心。 除了物質上孝敬之外,還應注意和婆婆搞好感情交流,消除心理上的隔閡。因此,做媳婦的平日裡要經常向婆婆問寒問暖,每逢老人身體不適,更需悉心照顧。特別是碰到教養孩子方面的問題,做媳婦的不管如何做,都應該和婆婆通報一聲,讓婆婆也有滿足感。

處理婆媳關係秘笈——理解你的婆婆!

有人說,「‘婆媳關係’是一對天然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娶了一個媳婦,就等於死了個兒」。當然,這話有它的偏頗之處,卻有它的道理。與此相對應的還有另一種家庭關係則大相逕庭——「岳母關係」。俗話說,「十個女婿九個親」、「一個女婿半個兒」。這世界真奇怪啊!同樣因婚姻紐帶產生的親情關係,「婆媳關係」和「岳母關係」竟呈現出如此之大的反差,叫人匪夷所思。也許,這就是現實社會的真實寫照,矛盾和統一構成生活的豐富和前進的動力。

「婆媳關係」緊張的心理原因

到底是什麼因素使得婆婆有這樣的心理定勢?認為兒子結婚便離母親遠了,如同失去了愛子般的痛苦?影響「婆媳關係」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從心理的角度看,「健康的母子關係」是導致「婆媳關係」問題的關鍵。

如果依照發展心理學的觀點,健康的母子關係要經歷「二次分離」。第一次分離是「孩子的分娩」。女人最感到幸福的時候是知道懷孕的那一刻,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讓女人經歷裡從女孩到女人的轉化過程。孩子在母親的肚子裡時和母親是完整如一的,在孩子生產到人間並逐步由生理的發育到心理的發展,孩子的「自我意識」在漸次的萌芽、增長,並出現兩次「反叛期」。這是母親和孩子的「第一次分離」。

「第一次分離」的結果是孩子由純然的對母親的依賴到自己獨立的探索世界,儘可能的擺脫母親的干預而獨立自主。第一次分離如果成功的話,對母親和孩子都是雙贏的:母親除了對孩子盡必要的照顧之責外,把生命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依然的追尋自己的情感、事業及成長;孩子則可以自由的發展自己。假若,「第一次分離」不成功,就會導致母子的「情感依戀」及「互賴」的現象。尤其是母親本人的心理不成熟或情感遭受挫折,如離婚單親、老公背叛、家庭意外事件等,都可能造成母親把生命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全神貫注著孩子的每個動向。這樣的母親情感失衡,過多的「愛」孩子,從而對孩子施加了更多的壓力和期許。孩子也回很痛苦,面對一個「完美的」、「嚴厲的」母親,也容易發展出「依戀型人格」或「畏縮型人格」——躺在母親的懷裡不想長大或長不大。

「第一次分離」為孩子的「第二次分離」——結婚成家埋下了伏筆。如果說第一次的分離不成功,孩子結婚後(從戀愛開始),母親便有被孩子遺棄的感覺,孩子也會產生「新婚焦慮症」——不適應婚姻生活,甚至在潛意識裡期待妻子既是「太太」又有「媽媽的感覺」。

這是很危險的信號!母親想回到從前兒子只對她一人依戀的局面,而現實不許可,母親的行為出現「退化現象」——情緒多變、敏感、脆弱等。其實,母親「行為退化」的心理需要是「兒子的關注」!
 

来源:平安健康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